10. 断章取义也幽默,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关于断章取义,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将某个明星或者重要人物的话断章取义,来制造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的眼球。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件:
主教:纽约有夜总会吗?
一位主教前往纽约,刚下飞机就被记者包围了。有记者刁难他,故意问:“您想上夜总会吗?”主教想回避这个问题,便笑着反问:“纽约有夜总会吗?”结果第二天早上,这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出这样一条新闻:“主教走下飞机后的第一个问题:纽约有夜总会吗?”
“纽约有夜总会吗?”这的确出自主教之口,但是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中,这种反问是一种自我保护,并没有词汇表面所表述的含义。但当这句话被单独列出时,主教的真实意愿与话语字面含义截然相反。
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主教大人看来不是正经人哪!
生活中,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刻意扭曲他人的真实意愿。但若有改善谈话氛围的需要,也可以偶尔断章取义,将只言片语从整个语境或者句子中抽离出来,这样轻易就能获得一种不和谐的幽默效果。
【幽默说话 智慧做人】
要制造断章取义式的幽默,我们就需要对某些字、词、句等要素进行不恰当的引用。这种引用所表达的结果往往与原意不符,而且,二者含义相差越远,喜剧效果就越为强烈。
留学生陆侃如:西北楼高,孔雀只好往东南飞了
1935年,巴黎大学,中国年轻的留学生陆侃如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他学识渊博,一路应答如流,主考官们很是满意。
或许是见陆侃如应答得太过流畅,有主考官突然提出一个怪问题,故意为难陆侃如。他问:“《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第一句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
陆侃如知道对方有意为难,稍稍思考了一下,就答:“因为‘西北有高楼’啊!”
主考官们听了先是一愣,随即莞尔一笑,都为陆侃如的幽默风趣所折服!
凡是学习过古文的都知道,诗文中很多方位词意义是虚化的,不可望文生义,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并不表示北山就不能放马。但是,如果这样回答,势必显得呆板,所以陆侃如引用古诗十九首的名句作答,使自己的答案显得非常荒谬。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看,“西北”刚好跟“东南”相对,因为西北的楼高,所以孔雀飞不过,只好改道东南飞了。这种解释非常牵强,但很容易产生幽默效果,我们也可以尝试创造类似幽默,而且解释所产生的意义与本义相差得越远或越荒诞,就越显得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