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之初兴业银行大肆宣扬说我有超凡的电脑技能,或许正源于此。一个天才黑客把一家银行给耍了,要想使公众信服他们就找了这样一个说辞。然而实情并非如此。要说真有什么软件我用得比较好,那得算是Excel,可是金融界业内99.9%的人恐怕都会使用Excel吧。和他们比起来我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电脑技术,用Excel建一个宏指令,这也只是相当基础的操作,没有什么惊人的智慧与设计。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时间,我们小组连同主管在内共有6个人,我是少数几个甚至于说是唯一一个愿意花时间去开发这种小程序的。
久而久之,就有些交易员找上门来,说是自己没有时间,要我帮他们做一些可以自动生成报表的程序。那是我第一次和交易员打交道,此前我对这个职业的了解完全是一片空白。我也完全想象不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时在我看来我们之间的距离是要用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可就在2002年机会降临到我头上。那时候有一位助理交易员辞掉了他在股票与股指衍生品部门的职位。我代替他成为助理交易员。这个部门是兴业银行最重要的交易厅之一,能够加入这个部门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意味着我距离“印钞厂”的核心又近了一步。此时我进入兴业银行已经有两年时间,两年里我对银行内无所不在的业绩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银行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等级关系,秘而不宣同时又很耐人寻味。有些部门是“成本中心”,包括后台和中台在内的支持性部门都属于这一类;还有一些是“利润中心”,这主要指前台的雇员,比如交易员、销售(销售员)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我曾经多少次听别人这样讲过,简直已经记不清了。这种说法已经进入大家的词汇系统,甚至融入进所有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从中台到前台仿佛换了一个世界,其中有一个现象让我吃惊不已。别的部门的人,比如说计算机部门,他们从不对我们直呼姓名,而竟然总是叫我们“客户”,似乎我们并不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上学时每逢放假,我总是到母亲的理发馆帮忙,那儿的工作人员彼此亲密无间,他们组成的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团队。回想往事,眼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那么的怪异。
就这样,我成了股票与股指衍生品部门的一名助理交易员,开始接触到金融世界的另一面。简单来说就是做套利,同时介入多个市场,规避风险并且寻求利润。同一证券常常会在多个国家上市交易,交易地点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证券的标价高低有别。套利者所要做的就是在标价最低的地方买进,然后到标价最高的地方卖出。只要把买与卖很好的结合起来,就能够使风险降到最低。因为单笔的收益微乎其微,所以利润的获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的规模,即取决于“量”。
新工作还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触动。我的日常工作变得异常繁重。每天我要把交易情况录入计算机系统,就是上文曾经提到过的兴业银行前台专用的Eliot系统;我要分析业绩;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我要查清楚问题出在哪儿;我要发布交易员的风险指数,用术语来说要“出具风险分析报告”;我要把报告交给交易员;我还要和后台部门保持联系。总而言之,助理交易员要同时做好每日业绩的信息录入和数据分析,但是说到交易,助理交易员没有任何的决策权,大主意要由交易员来拿,完全由他来拿。交易员只需要每天晚上从助理手中接过整理好的材料,稍微客气客气,而后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投资策略去交易。换句话说,助理交易员干的就是秘书的活儿,和监管毫不沾边(要知道银行业有一条基本的铁律,监管者必须是独立于前台之外的)。助理交易员为交易员的工作提供便利,并且协助追踪其操作 当然,以我个人而言我不止协助一位交易员,而是十几位。可想而知我简直快疯了,经常是从早上7点起一直忙到晚上10点,甚至直到凌晨。
助理的工作和交易员息息相关,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虽然说助理可能还无法理解交易员们为什么一个个那么斗志昂扬,但是他们的操作助理可是都看在眼里的。什么样的操作会被设定为“等待中”,怎样掩饰虚拟操作,哪些业绩被“藏起来了”,是用什么手段藏起来的,传统的套利操作是什么样的规模,“冒险”的纯投机操作规模又如何,很快所有的这一切我都一一领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