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对白宫的想当然(1)

只是历史已清零 作者:徐迅雷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首都和北宋首都毕竟是那么的不同,可是“暖风”一熏,就混了。“大洋隔得人心远,直把白屋作白宫。”美国“一把手”待的房子或译“白屋”或译“白宫”,也是大大的不同的,可是“大洋”一隔,就错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童元方副教授12月8日在《南方周末》刊文《白宫不是宫,而是“白屋” 》,开篇就说他孩提时代就有的一个疑问:“白屋”(White House)为什么译成“白宫”?

其实这不算一个新问题。南京省委党校的刘大生,为出席200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世界法律与语言学术研讨会”写过一篇文思俱佳的论文,题为《美国法律词汇汉译过程中的文化扭曲》,详述了在美国法律词汇的汉译过程中的“扭曲”现象,比如将White House翻译为“白宫”,将State翻译为“州”,将The Secretary of State翻译为“国务卿”,将President翻译为“总统”和“校长”,等等。“这些翻译不符合美国法律的原意,对中国人产生了不良心理暗示,应当纠正。”语言作为约定俗成的“东东”,如今要“纠正”几无可能;文化作为漫长历史的沉淀,如今要“更正”亦无可能;意识作为思想板结的形态,如今要“改正”更无可能。那么,“承认现实”吧。

对White House的误读误译误解,对于没去过美国华盛顿的中国人来说,不仅仅发生在词义层面上。请问,一说到“白宫”,您脑际里浮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估计不少人脑海里呈现的是那个通体白色、中央圆形主楼耸立着高高圆顶的建筑。不好意思,笔者过去也是一提“白宫”脑海里就冒出这个“形象”的!那哪是白宫,那是美国国会大厦!如果你也是,或者也曾是这样,那也属于面对“白宫”的“想当然”。

我无缘去过大样彼岸的那个国家,倒是知道在居住地杭州,有白宫、美国国会大厦的“仿制品”,是一家弄人造景观的旅游开发企业在造了个模仿“清明上河图”的景观游人如织后,又将华盛顿的著名建筑“移植”来,弄了个“一比一”,企业老板自己就天天在“白宫”办公。我对这个没有兴趣,所以也不曾买票去“旅游”过。

有意思的是,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列国志?美国》(2004年12月第1版)这本厚达600多页的书中,文前彩图有一张是“美国国会大厦夜景”,成书时也把图片说明印成了“美国白宫夜景”,后来是另用一张印了正确说明的纸条覆盖上去的,你把书页拎起来透过灯光,还能清晰地看到被覆盖的“美国白宫夜景”字样。在一本文献类资料书中,也一度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见“错把国会大厦当白宫”的情形,是如何的“深入人脑”。

美国的白宫与国会大厦除了有相同的“白色”,其他实在相差太大。美国国会大厦用白色砂岩和大理石建成,整个建筑物占地1.6公顷,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一个25.3米的高地上,高地因此被称为国会山;中央主楼挺立着高高的圆顶,顶上立着一尊6米高的自由神青铜雕像,使大厦总高度达到87.65米;因为它“像模像样”,于是成了华盛顿的“壮丽景观”之一,通常被看成是首都的象征。对大厦里头,通常的介绍是:“主楼中央的圆形大厅宏敞宽阔,金碧辉煌,可容二三千人;东西两翼大楼,是参、众两院集会办公的场所;大厦有540个房间,附近参、众两院的6座办公楼和国会图书馆,均通过地道与主体建筑连在一起。”1793年9月18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为国会大厦奠基;1800年开始使用部分建筑,但不甘心美国就此独立的英国军团攻打进了华盛顿,在1814年被付之一炬。现在看到的国会大厦是1819年开始重建的,直到1867年才落成,其后又不断修缮和扩建。尽管四年一度的总统就职典礼一般都在大厦的东面门廊举行,但国会大厦不是总统的“常驻地”;总统待的地方是小得可怜的“白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