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的汽车文化渐渐走向末路,保守的英国汽车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迷失了方向,时尚的法国汽车越来越浮华时,曾经引领车身设计变革的意大利人找到了一条能够适应汽车生产和消费条件的道路。
都灵,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中型城市,二战之后,全世界的汽车梦想家都集中到这座城市。
1952年,战后意大利最难做生意的一年,都灵的努西奥·博通没有收到任何订单,刚刚从父亲的手里接管公司就遇上这个难关。眼前只有两张图纸,博通决定大胆尝试制造这两款车身。在这一年的都灵车展上,博通得到了来自美国的经销商阿诺尔特每年100辆的订单。意大利人在美国的市场上艰难地分到第一块蛋糕。
他的同胞皮尼·法利纳似乎更加成功,他得到通用公司的青睐,设计了1954年的卡迪拉克。简洁的车身线条,一体化的流线形状,几乎找不到从前的繁复装饰。
“意大利线条”,一种全新的汽车设计诞生了。
一位作家曾经这样写道:“就像法国为浪漫诗,英国为诗歌剧而生一样,历史性的意大利天才为雕塑而生。”意大利人用欣赏雕塑的眼光来审视汽车。
乔治亚罗,这个名字并不被普通人熟知,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全世界有2500款他设计的车在奔跑,你就知道他对于汽车设计来说意味着什么。
1952年,14岁的乔治亚罗进入都灵艺术学院,白天学画,晚上学习工业设计。20岁那年,他成为努西奥·博通最得意的弟子,在师傅创建的博通公司里奉献了大量经典的设计,雕塑般优美的线条在汽车身上起伏。
1968年,乔治亚罗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他独特的美学方法达到一个顶峰。他总能在市场的需求中找到创造力的支点,一下撬起众多经典的作品。
乔治亚罗认为:设计是三维的,它与雕塑类似,因此不仅要在平面上处理一幅画面,同时也必须在技术、数字的层面上处理立体投影。汽车设计非常特别,各个切面都不能过于方正或圆润。
这个时期,皮尼法里纳的设计公司与恩佐·法拉利合作创造出了一系列最迷人的法拉利汽车。培育乔治亚罗的博通公司也成功地跨入了制造领域,创造了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的数十款里程碑式的汽车。
意大利设计成为汽车美学的经典。《月球漫步》是1988年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电影,影片中那辆无所不能的汽车便是出自博通设计师之手,不过,那时已经不是那个推崇炫目外形的时代,设计师似乎在用电影来追忆汽车设计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