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与汽车技术、汽车生产向全球扩散的进程恰好同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因此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这一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第一次把合资经营一词传达给了中国,他建议与中国合资生产汽车。这个建议得到邓小平的首肯和支持。这位小个子的伟人,年轻时有着和发明“木炭车”的汤仲明同样的经历。他在法国留过学,期间也曾在雷诺汽车厂实习。可以说,邓小平是中国政治高层最早接触汽车工业的人,他非常了解汽车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惊人能力。
1983年,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两个合资项目都有了重大收获。
首先,在经过了长达4年半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后,北京汽车制造厂与当时美国第四大汽车厂——美国汽车公司,跨越太平洋热情握手。双方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在中国合作生产“切诺基XJ”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中国第一个汽车合资企业由此诞生。
同年4月11日,又一个“破冰”之举发生在上海。上海汽车制造厂一间破旧的车间里,中国与德国合资组装的第一辆“桑塔纳”轿车成功下线,组装这辆车的中国员工与德国专家一起在白色的“桑塔纳”轿车旁合影留念。庆祝仪式非常简单,但是现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这一时刻涵盖的特殊意义。从那时起,“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悄然在中华大地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