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二:去人格化
有这种症状的人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缺乏耐心或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而有的人正好相反,工作压力太大,将去人格化表现在家人身上。
曾老师40岁左右,在某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当班主任,最近月考班上学生成绩有所下滑,他尝试着改变管理方式,尽量让同学们放松心情,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好言疏导。
可是回到家里,他就完全变了,不仅不做家务,还对老婆烧的菜挑三拣四,喋喋不休地抱怨好一阵才罢休。如果儿子犯了错误,他会很生气地叫骂,一旦儿子顶嘴,甚至会动手打儿子,为此老婆和他吵了不少架。但事后,曾老师又十分后悔,说这并不是以前的自己啊。
曾老师这种情况属于将“去人格化”心理带到了家庭。大多数人讨厌工作,进而讨厌办公环境,不喜欢同事和上司,对客户态度冷漠,语言生硬,遇事照章办理,不会做耐心的解释,常在工作中与人发生不必要的矛盾;由于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素养随之消失,容易发生违纪行为,如恶意对待服务对象,与客户发生争执等等。心理学上将这种症状一般指向“去人格化”或称“去人性化”,它是相对人性化而言的,一切按刻板的制度办事,只认制度不认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对周围的人无端猜疑、批判。有了这样的症状的人,往往言行与同事格格不入,更谈不上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失去了事业进步和发展的机会,最后只能申请调动工作或干脆跳槽。
有“去人格化”倾向的人大多表现为对同事和工作对象的疏远和冷漠,人际关系恶化,从而得不到帮助和支持,感觉处处有人掣肘,工作效率极低。与家人和亲朋处理不好关系,往往给人面目可憎、难以相处的印象。
症状三:个人成就感降低
有这种症状的人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毫无价值可言,经常出现这种抱怨:“有什么意思呢,反正是给老板卖命!”对机械重复的工作产生厌烦,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发挥才能,更不可能体现自身价值。具体表现为消极怠工,逃避劳动,不遵守作息时间,自由散漫,等等。这种症状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表现,除却工作,他们认为个人能力越来越低,时时感觉有被淘汰的压力,但又不采取积极措施,而是破罐子破摔,采取逃避的方式处理。
“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人时时感觉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无法找到释放和缓解的渠道,最终造成心理不适和生理疾病;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时常有跳槽甚至转行的打算。
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是导致职业倦怠症的三个主要问题,我们可以观察自身出现的症状,找到不同的归因。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最核心的问题,其症状表现最为明显,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往往由其派生出来,表现并不十分强烈。
这三个名词乍一看似乎非常可怕,很多人会许会问:“我有你说的那么麻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只要勇敢面对,积极处理,你会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你想象的那样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