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是一切减压活动的开始
自卑与自悲仅一墙之隔,不小心推倒这堵墙,具有自卑心理者就会走向极端,成为完美主义者。自悲者具有悲观主义的消极人生观,他认为人生下来就免不了遭受灾难和苦恼,不相信善良和正义。出生于波兰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有意志,但意志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因为由意志带来的欲望是无穷的,一种欲望满足后另一种欲望接踵而至,人便处于无休止的痛苦之中。在他看来,人生之路就是一条炭火丛生的“环形跑道”,在奔跑的过程中,唯有少许的时候会感受到幸福,大多数时候会因落脚到炭火上而痛苦,最终会死在炭火之中。
归根到底,悲观主义者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承受和减弱负面影响,不相信自己能改变处境,看不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选择逃避和退让等消极处理方式;但在潜意识里,他们会力求自我完善,以应对外界的恶和不安。二者交织在一起,成为悲观的完美主义者,时时让自己处在高压之下,走进消极避世的倦怠深渊。其发展轨迹如下图所示:
倒推一下不难发现,要消除倦怠,必须减轻压力,而压力的释放取决于尽量减少消极应对的次数;要避免消极,必须减轻悲观情绪,努力构筑自卑和悲观的防范墙。这堵墙坚固与否,在于自我认识的程度。认识自我,就是要认清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发现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有了自我认识,就可以轻松越过自卑,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消除悲观失望情绪;有了自我认识,对客观环境便可以正确对待,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及时设置心理缓冲区,自动调控各种不良情绪,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身心受到损伤,从而远离倦怠。
但问题在于,自卑者往往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仅仅盯着自己的缺点,将本来的优点也变成缺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详细了解:
以上九个方面的表现,无所谓对错,顺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就会让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自卑者往往走向极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在正常的情况下,1~7项的表现都是积极的,可以用安静、专注、细致、严格、精细、周到、守信等褒义词来概括,这些都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但我们应分别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