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通过参观博物馆以及从书中吸收壶的知识之外,还必须有实践的精神。从看壶到买壶,你都必须勤于搜集资料,而逛茶行、古董店、地摊等都能帮你近距离观察实体壶。在观察的过程中你要加深对壶的认知,包括制作工序、发展历史、装饰风格 以及各时期不同的用壶文化。了解了这些,你才能进入壶的深层结构,才能入壶而不“迷壶”!
了解壶的发展历史是辨认壶的重要方法。若有人拿出一把所谓的“早期文革壶”,你如何辨别其真假?文革期间做的每一把壶都有一定的名称与编号加在壶的款识上。这是对一把文革壶应有的基本知识,若你确实掌握了,就不会被业者牵着鼻子走。
再举一例,假设业者拿出一把“贡局”款的茶壶,并说款识与明末清初中国接受南洋朝贡有关,那把壶是从泰国买回来的,等等,你如何辨别?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清乾隆以前根本没有出现过“贡局”款的紫砂壶 。
既然目前市场流行名家壶,买壶者就必须了解:这个“名家”是只有在中国宜兴被认可,还是在整个华人世界都得到了肯定?由此可见,宜兴壶交易市场的混乱现象,衍生出许多不当的审壶观。
市面上有许多不当的审壶观。例如:制壶者名气越大,壶就越美、越值钱。事实上,一把壶是否美,要从壶嘴线条的流畅性与壶身的搭配看起;即便是壶盖上的壶钮,也要气韵生动,才能让这把壶具有活力;即便是壶把,也必须具有延展空间的效果。一把好壶,必须兼具虚与实的呈现,才能表现制壶者的美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