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亚史》(3)

东亚史(插图第4版) 作者:(美)罗兹·墨菲


可以理解的是,在日本所孕育的文化应该被看作是大东亚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与近邻朝鲜的联系最早、最密切,并且通过朝鲜与日本文化的源泉--中国文明发生了密切联系。

整个东亚处于“季风亚洲”的范围之内,雨热同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产农业耕地。农业是财富的源泉,是中国文明的“燃料”,农业所提供的剩余农产品支撑着帝国政府和高度发达的文化。正是在农业技术从中国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的过程中,中国式文化被建立起来,中国人独特的土地观和人地关系观也传入这些地区。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大自然是慷慨的,也是仁慈的,大自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潜力:作物漫长生长期所需要的适宜气候和总体上较为充足的雨水,广阔的平原地带,河流峡谷所堆积的肥沃的冲积土壤。东亚人认为他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没有他们所看到或听到的关于环绕东亚的大山和沙漠屏障之外的西边、北边和南边的种种极端现象:太冷,太干燥,太热,或者丛林密布、过于蛮荒。东亚以外地区的人大部分还不会使用文字,也不会使用铁骑或建造城市,过着游牧或渔猎的部落生活。因此,东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人远远不如自己先进和发达。特别是中国人,他们和西方、北方边境的游牧部族有过接触,认为自己所占据的土地是仁慈的“天”赐予的礼物,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井井有条,处于一种适度的均衡状态。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中国”。这个词不仅意味着地理上的居中位置(如同所有文化都将自己置于地图的正中位置一样),也表示在环绕周边的种种极端之中坚持中间道路: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中庸之道。中国人发现,一旦离开中心之地进入寒冷的西伯利亚、中亚沙漠或者闷热潮湿的东南亚,环境也好,文化也好,都会很快地衰退。中国人对重重高山之外的西方略有了解,但是几乎不清楚印度或者印度以西地区的情况。他们从自身经验判断,在崇山峻岭之外都是“野蛮主义”。这种观点自然会强化他们对自身文化所具有的优越性的认同。中国人的世界观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