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衡权威、伙伴、向导、榜样四个角色,造就优秀父母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我曾经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正向、积极、美好的。例如:家是能够放松自己的地方,不需要伪装;家是避风的港湾;在家里可以得到理解和安慰;家是温暖舒适的,不需要多么奢华;家庭的亲情是任何情感都代替不了的;等等。
但是,也有异见和刺耳的声音,如美国约翰?布雷萧的书Family(在中国的译本名为《家庭会伤人》)中说:“唯有打破家庭对我们施予的咒语,才能过自己选择的生活。不打破这个符咒,我们的生命便成为家庭代代相传问题下的牺牲品。”
在中国,互联网上有一个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群。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该群到2011年4月底已经拥有3.6万多名成员,这些成员自称“小白菜”——可怜的后娘养的孩子。看看群内的帖子题目:
《中国式家长是这个世界上最自以为是的白痴》
《父母非祸害,实为仇人》
《脱离父母、断绝来往、永不联系公开声明》
《家——不想回去的地方》
……
500多页,每页25个帖子,叙述的是人间的悲剧——悲剧的父母、悲剧的孩子、悲剧的家庭。还有很多人保持着沉默,其实心里对父母与家庭爱恨交织、一言难尽。
爱也好,恨也好,说不清也好,我们和家的关系却是抛不开、割不断的。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在奶奶家长大,小学二三年级时才回到父母身边,中学上的又是寄宿学校。她与父母的关系是“不亲”。即便如此,中学时,她也会找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回到家里待一待,摸摸、看看,就像是去充充电。家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