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郭沫若:“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6)

民主的追求 作者:秦立海


在郭沫若的领导下,第三厅利用一切可能条件,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努力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动员民众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使其成为了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郭沫若本人更是利用手中的笔,猛烈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呼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从而“鼓动起民族解放的怒潮”,“唤醒全民趋向最后的决斗”!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对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进行钳制,政治部部长陈诚一再宣称政治部是国民党的军事机关,不是国民党员不得在此机构任职,“要抗日必须加入国民党,否则即作离厅论”。对此,郭沫若在周恩来的支持下,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向全体三厅同事表示,“入党不入党,抗日是一样抗的;在厅不在厅,革命是一样革的”。“我们虔诚信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但是,信佛不一定非做和尚不可;哪些做了和尚的,我看并不都信佛。”这一生动的比喻,无疑是对陈诚之流的辛辣讽刺。

1940年9月,国民党政府假借政治部改组,撤销了第三厅,调任郭沫若为政治部部务委员,实际等于变相免去了郭沫若的厅长职务。结果引起了三厅全体工作人员的强烈不满,他们集体提出辞职,要与郭沫若共进退。周恩来亦趁机向国民党施压道:“这批人都是在社会上很有名望的文化人。你们不要,我们要!现在我们准备请他们到延安去。”

国民党政府迫于压力,只好同意另组文化工作委员会,仍隶属于政治部,由郭沫若任主任。但国民党政府明文规定:“文工会只能做研究工作,不能从事对外政治活动。”不过,郭沫若可以将已辞去三厅职务的那些朋友重新安排到文工会共事,才使这样一支文化队伍最终没有被国民党打散,从而得以继续发挥战斗作用。

在国民党陪都重庆,郭沫若的寓所成为了进步文艺工作者经常聚会的场所。因为处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只有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和郭沫若的家里,进步文化人士才能畅所欲言,呼吸到新鲜自由的空气。郭沫若在重庆为朋友们撑起了一小片自由的天空,所以大家都把郭沫若的寓所称为“重庆的小延安”、“国统区里的解放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