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叙伦:“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2)

民主的追求 作者:秦立海


1922年6月,马叙伦经蔡元培和李大钊推荐,出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立志激浊扬清,改革教育事业。不久,马叙伦又应邀出任王宠惠“好人政府”的教育次长,但仅过了两个月,“好人政府”即告倒台,马叙伦随即辞职,重回北大任教。1923年下半年,孙中山在中共的帮助下酝酿改组国民党,马叙伦因有同盟会的历史渊源,于是登记加入了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成立了负责北方各省党务工作的北京执行部,由李大钊担任组织部长,马叙伦担任宣传部长,共同为实现国民革命而努力。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了以黄郛为首的摄政内阁,马叙伦再次被任命为教育次长。不久,段祺瑞组成临时执政府,马叙伦原想离去,但因李大钊认为“教育部关系重大,我们不应放弃”,遂决定留任,并代理部务。在此期间,教育部突然接到密件,内引内务部的情报说,“共产党首领李寿常在各校活动”,要教育部马上查办。马叙伦立刻意识到“李寿常”即“李守常”(李大钊字守常)的谐音,便甘冒风险把此件压下不办,并立即通知李大钊迅速转移,使之脱险。

1925年3月,马叙伦辞去教育次长职务,重返北大任教。1928年10月,马叙伦应蒋梦麟之邀,又曾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教育次长,但因不满国民党的“以党代政”和人治的做法,于1929年冬去职。1930年,国民党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审查,马叙伦没有参加登记,结果失去了国民党党籍,成为了一个无党派人士。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为了进一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马叙伦与北平各校的爱国教授发起成立了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并被推举为主席。当时,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以马相伯为首,北平文化界救国会为马叙伦为首,时人传诵“南北救国,唯马首是瞻”,一时成为佳话。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叙伦南下上海,暂居法租界。但很快淞沪会战爆发,上海亦告沦陷。马叙伦因为病体拖累,未能及时逃离上海,生活来源无着。当时,他的昔日同学和盟兄汤尔和,正在北平以汉奸王克敏为首的所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担任议政委员会委员长和教育总长,特派专人持其亲笔信南下上海,邀请马叙伦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叙伦见信后,慨然表示,“我是为了坚持抗日救国而被迫离开北大的,现在国难深重,我怎能到日本人刺刀下去当北大校长?请你转告汤先生,我是绝对不去的,我也不写回信了”。两人从此“断交”。

马叙伦的一位朋友,当年的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副主席、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白鹏飞,曾来函聘他去任教。但他终因疾病缠身,不任舟车劳顿,未能前往。为了避免上海日寇汉奸的注意,马叙伦更名邹华孙,邹是其母姓,华孙则是取意中华民族之子孙,以示绝不忘本。从此,马叙伦蓄起长髯,隐居斗室,埋头著述,夜以继日地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