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贪污,不怕死。”

台湾往事 作者:凤凰书品


○“不贪污,不怕死。”你做得到就来,做不到你别来

蒋介石用人的时候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第一是重用黄埔系出身的军人,因为蒋介石自己就是靠黄埔系起家的;第二是重用浙江的同乡;第三是重用对蒋介石个人十分忠诚的人。在大陆时期,飞黄腾达的国民党人,不是蒋介石的门生,就是他的同乡,至少是对他绝对忠诚的人。唯有陈诚三者兼备。尤其是他对蒋介石的忠诚,在国民党中可谓无人不知。西安事变的时候,陈诚和蒋介石一同被扣,他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张学良说:“现在什么都不要讲,只有一句话,赶快送委员长回南京。”“如果委员长遇害,你就早一点把我枪毙。”这段“共患难”的经历,让蒋介石更加确信陈诚对自己的忠心。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陈诚的用人之道也深得蒋介石的首肯。他的用人原则是:只要是人才,不贪财、不怕死、会带兵、能打仗、没有不良嗜好、忠于蒋介石、服从其命令,他就会接纳任用。对方哪怕曾经是敌人或是和他在仕途上有竞争,他都照用不误,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有黄埔新生来投他,只要挺胸收腹,姿态昂然,并且表态说愿意跟老师革命,陈诚也一定收留。

陈履安:当时大陆上(国民党军队)有什么习惯呢?就是一个部队真的会带枪投靠的。一个军有三个师,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有三个连。可能整个一个连带了枪、带了部队来投奔我父亲。他为什么跑过来?因为那边单位不发军饷。

对于吹牛拍马、贪污腐败的人,陈诚则十分痛恨。他主张清廉,本人也以身作则,生活十分简朴,从来不讲排场,每天的饮食简单到被人戏称为“和尚”的地步。甚至他在做中下层军官的时候,就常常戴斗笠、穿草鞋和士兵一同行军。因此,他的土木系也是国民党最廉洁的部队之一。向来与陈诚不和睦的何应钦也说:“辞修是个奉公守法而又廉洁的人。当时一般军队受旧军阀影响,风气并不好。假报销很多,但辞修的十八军,每次都按期据实报销。”

陈履安:我父亲时常讲,军人不怕死,文人不要钱,这个政府就有救,国家有救,民族有救。他甚至有个要求,对投奔他的这些军官,对他自己的部队,他都交代得很清楚。六个字:“不贪污,不怕死。”你做得到就来,做不到你别来。他一直觉得这个很简单,大家都能懂的。

曹景行:那这么多部队投靠他的话,他发饷怎么发呢?

陈履安:那个时代,你真正将多人多,你能够打仗,老蒋“总统”——那时候叫委员长,他有特别费用给你的。这也是说,我父亲跟老蒋“总统”的关系不寻常,老蒋“总统”非常倚重他。除了上述种种原因,陈诚和蒋介石还有着另外一层的特殊关系。1931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做媒,把蒋介石的干女儿,宋美龄留美时的同学谭祥,介绍给了陈诚。

谭祥,小字曼怡,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之女。1922年,陈炯明叛变之时,谭延闿变卖家产将孙中山迎往上海,随后又召集人马讨伐陈炯明。谭延闿的全力扶持令落难的孙中山十分感激,不仅请宋老夫人倪桂珍认谭延闿为义子,还有意将已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宋美龄介绍给他。但谭延闿以答应亡妻不再娶为由,拒绝了这门亲事。

孙中山去世之后,谭延闿与蒋介石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就是谭延闿做的介绍人。二人私交甚笃,谭延闿“经常到蒋官邸漫谈,每来必须携曼怡同行”。蒋介石夫妇也颇为喜爱谭祥。

1930年,谭延闿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嘱托蒋介石夫妇在青年军官中为谭祥择夫。当时的青年将领中,以陈诚和胡宗南最为出色。蒋介石夫妇最终选定了陈诚。陈诚在家乡已有妻子,但一直感情不和,遂办理离婚手续,迎娶谭祥。

陈履安:我父亲跟母亲的婚姻,是蒋老先生跟蒋夫人他们做的媒。介绍人是他们两个——虽然证书上不这么写,但事实上是他们两个人介绍的。我外祖父跟蒋“总统”非常要好,曾经有人做媒要把蒋夫人配给我外祖父,我外祖父表示他不续弦,所以有这样一个交情。我外祖父去世的时候,就有把我母亲托给蒋夫人这样一个感觉,所以蒋夫人对我母亲也一直照顾。

陈谭结合,使陈诚与蒋介石之间不仅有同乡、黄埔的关系,又多了一层翁婿的关系。此外,陈诚还有一个过人之处。陈履安说,每次,父亲与蒋介石意见相左,但只要蒋介石作了决定,陈诚总是默默执行。这一点也深得蒋介石的赏识,遂逐渐将陈诚视为心腹。

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举办训练团,召集国民党内高级军官集训。他亲自担任训练团团长,陈诚被任命为副主任。蒋介石显露了自己有意培养陈诚的意向。此后,陈诚开始在各种场合担任蒋介石的副手。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诚先后担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湖北省保安司令、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等要职,许多时候甚至是身兼数职。

陈履安:他那时候不知道身兼多少职务,又做湖北省主席,又做第九战区司令,又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身兼六七个职务。那时候,我父亲去跟“总统”报告很多次,说你让我就做一件事吧,我这个到处兼着,很难做事,而且人家也会批评,你怎么一件都做不好。

陈诚虽然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但在国民党内却十分孤立。除了与何应钦不和,他也因为自认是蒋介石嫡系,自视甚高,看不起非中央系的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韩复榘等地方派系,把他们称为“封建势力”,这些“封建势力”也对他很不满,私下称他“陈小鬼”。对把持国民党组织系统和党务工作的陈果夫、陈立夫,陈诚也屡次加以批评。并且他跟胡宗南、汤恩伯也存在矛盾。因此,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部,陈诚树敌甚多。几次军事战斗失利后,就有人向蒋介石提出:“辞修骄横,目中无人,惨遭失败,其责非浅。”

陈履安:我父亲一直是被批评的对象,因为在那个大时代,能被重用,所以也遭人家嫉恨。

1940年,因为宜昌失守,陈诚被解除一切兼职。9月,他抵达恩施,专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同时以湖北省主席的身份亲自主持省政。亲自主政后,陈诚在湖北积极开展战时建设。为了保护佃农利益,他主导制定《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提出“二五减租”,即佃农向地主交租的时候,“由总收获量先提二成五归佃,所余七成五由主、佃对分”。此举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缓解了地主与农民的尖锐对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陈诚还采取了全面禁止鸦片、改革兵役、计口授盐等措施,改善民众生活。此外,他又创办联合中学,亲自担任校长,实行计划教育。所谓计划教育,就是“由政府有计划地负起培育和发挥国民才能的一种教育”。对学生给予公费待遇,统筹升学就业,使得将近两万流离失所的战区青年又恢复了求学的机会。

陈履安:对他来讲,在抗战八年中最欣慰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做湖北省主席时,真正地展现了照顾老百姓的这一面。第一个是教育,他怎么照顾教育?流亡学生到湖北来,我全部收容,住校一律免费。 后来,毕业的那一批学生到台湾后,就变成台湾发展的一个主力。第二个,照顾农民。抗战时候物质非常缺乏,那时候我父亲就开始照顾农民,“耕者有其田”,叫二五减租。

从1940年9月开始,到1943年年初因为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离开。陈诚在湖北主持省政的时间,一共是两年零五个月。时间虽然不长,却让湖北在战乱当中获得了稳定的发展。不过,陈诚那时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在湖北的建设经验会运用到台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