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3)

天才的基因 作者:(美)戴维·申克


贝特森解释道:“基因里所储存的信息是关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顺序,这就是事情的全部。它们不会对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进行编码,当然也不会对特定的行为方式进行编码。”

他认为,基因距离性状形成过程还差好几个阶段。如果有人被一把史密斯威森手枪打死,没有人会怪罪拉着风箱将铁矿石冶炼为生铁的那个人,尽管生铁会被冶炼成精钢,最后锻造出凶手手中的手枪。同样,基因也不是视力好坏、大腿长短、个性怡人或偏执的确切根源。尽管,基因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因里的信息被细胞中的其他成员转译,并且要受到许多来自于细胞外的信号的影响。某种类型的蛋白质由此形成,进而成为其他细胞或组织,最后使我们成为“我们”。基因和性状之间差异的多少取决于性状的复杂程度。性状越是复杂,基因的直接指令作用越小。

身高可以较为明显地揭示出基因–环境动态体系。绝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认为身高由基因直接决定。实际的情况远比这有趣。一个醒目的案例出现在1957年,这个案例呈现出将成长看做动态过程的全新理解。那一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威廉姆·沃尔特·格罗伊利希同时对在加利福尼亚和日本长大的小孩的身高进行了对比性测量。结果显示,在加利福尼亚长大的小孩,由于有较好的营养和医疗保障,身高竟然比在日本长大的小孩平均高出27.7厘米。同样的基因库,不同的环境,产生了显著的身高差距。格罗伊利希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却是基因如何工作的一个绝佳例证:身体和相貌并非事先决定,而是在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作用,从而产生一个随机的、独特的结果。

事实证明,形形色色的环境因素会影响身高基因的发挥,例如,某一次的腹泻或麻疹,或某一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在21世纪的西方文化中,我们倾向于认为每一代人,在身高上都有一个自然进化的趋势,殊不知人类的身高在饮食、气候和疾病的长期影响之下会大幅波动。更令人吃惊的是,研究身高的专家已经确认,只有极少种群在生物结构上比其他种群高大或矮小。当然,这一基本规则也有一些例外,《纽约客》专栏作家伯克哈特·比尔格总结道:“总体来说,任何种群都可以长得与其他种群一样高大……墨西哥人应该高大苗条。但他们经常受到不良饮食和疾病的困扰,以至于我们错认为他们生来就这么瘦小。”

生来瘦小、生来睿智、生来通晓音律、生来擅长打篮球,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是,当你解开了基因的神秘面纱后,通常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