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世纪以来,这种说法不绝于耳,不断地强化着“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观念:
基督教诗人弗里德里希·舒伯特在1785年说道:“诗人和音乐家是天生的。”
作曲家彼得·利西腾塔尔于1826年声称:“音乐天赋与生俱来,是大自然中难以解释的恩赐。”
让·雅克·卢梭声称:“年轻的艺术家,请不要问什么是天赋,如果你拥有,你便能感觉得到;如果你没有,你便永远不会明白。”
20世纪,人们对天赋来源的猜测已经由神授转变为基因给予。但是,天赋的根本概念仍大体保持不变。杰出的能力是命运女神对某个幸运儿垂青的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弗里德里希·尼采一直不同意这个说法。在他1878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中,他将伟大描绘成一个坎坷的过程,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不知疲倦地参与其中。
艺术家们非常乐意让人们相信顿悟的存在,即所谓灵感是来自上天的美妙之光。实际上,优秀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凭借想象力不断地创作着优秀的、一般的,甚至糟糕的作品。但他们的判断力在打磨之后,聚集为针尖上的一点,抛弃着、选择着、拼凑着……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者都是伟大的工作者,既在孜孜不倦地创作,也在不知疲惫地抛弃、审视、修改和整理。
尼采拿贝多芬的草稿本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草稿本揭示出贝多芬在试验和完善旋律片段时经历了一个怎样缓慢和痛苦的过程,这就像一个化学家不停地将不同的混合物倒进各种各样的烧杯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