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有时会在一篇乐章定稿前草拟六七份不同的底稿。他有一次这样对朋友说道:“我会修改很多次,推倒重来,如是再三,直到我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我才能对自己的作品有个全面深入的把握。”
唉!普通大众既不理解尼采的大音希声,也不明白贝多芬的坦诚相告。相反,更简单也更吸引人的天赋观点却盛行起来。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媒体,以草率的态度、压倒一切的气势将这种观念迅速强化。这一观念之所以有市场,是由于如下三个基本要点:
1. 难以解释的神童和“杂家”现象:小莫扎特和美岛绿拥有的惊人才能,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2. 有关起蓝图作用的基因的神话:对天赋来源的简单粗暴的解释,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被驳斥。
3. 缺乏有力的替代概念: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能够破除一切成见的有力证据,作家们因而也没有修辞学上的替代说法。
“与生俱来”似乎是留给超常能力唯一可接受的解释。论及天赋时,没有哪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家能够拒绝这种信手拈来的畅快。
但是,安德斯·艾瑞克森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