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的时候没少玩这个游戏。没有专业的培训,咱就发明些自己的土办法。
就是用这样的土办法,我居然真的自己学会了几首新歌,然后我真的站在全班面前教会同学们唱了《驿动的心》、《再回首》等当时最为流行的歌。
对这段经历我颇为自得,上了大学以后还和同学们显摆,结果有同学说,为什么要你教啊,自己看着学不就行了吗。
在人家那儿这压根儿就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
我立马闭嘴。
高中的学业相当紧张,但就在这忙碌的学习过程中,我居然还溜出去参加了两次校外的卡拉OK比赛,而且是面向全社会的歌咏比赛。都是在街上看见的广告,也不用报名费什么的,我就报了名。
第一次是在少年宫,我唱的是《掌声响起来》。这也算是冲出校园,走向社会了,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表演,成绩一般,也就一个三等奖吧,就是所有没得一等奖和二等奖都有的奖项,其实就是个安慰奖。
后来学校不知怎么也了解到了比赛情况,在一次升旗仪式后向全校宣布了这个“喜讯”,着实让我窘了一下。
第二次是在文化馆,这次唱的是《大海啊,故乡》。结果还不错,二等奖。
文化馆有个舞厅,按照事先的安排,得奖的选手可在舞厅唱歌,尽管我还只是个高二的学生,周末的时候我也去唱了。
现在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都觉得好笑,一个高二的学生,穿着学生服,在一个应该是“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舞厅为前来消费跳舞的人唱歌!
有一次在台上唱的是《大约在冬季》,伴奏的就是一台电子琴。之前也没有合过,结果调低了,唱着很难受,第二遍的时候,我就高了八度,结果唱破了音,台下有跳舞的说“您辛苦了”,我也没听出话音儿来,心里还暗自感激——谢谢理解啊!
参加这几次比赛在唱歌方面虽没什么突破,但多少练了胆子。
大学期间共参加了三次学校里的卡拉OK比赛,两次是作为参赛选手,一次是主持人。
大一的时候恨不得什么活动都参加,卡拉OK比赛自然不会错过,而且信心爆棚——我在高中可是得过奖的!
比赛前还真下了番工夫分析形势——其他选手一定都会唱劲歌金曲,我得和他们不一样,我得反其道而行之,我唱个不一样的吧:《梁祝》。
为了充分展现我的才能,我还在前奏加了一段朗诵。
朗诵的设计事后被证明正确有效,比赛时朗诵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但评委和观众明显对《梁祝》不是很感冒,最后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三等奖。
可能大一的时候热情消费过度了,大二的时候全面退缩,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意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天天忙着跑图书馆。
大三的时候再度出山,可能是大一的时候没取得好战绩心里多少有些遗憾,有些不服。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选的是罗大佑的《爱人同志》,至于歌曲想表达什么完全没有考虑,反正旋律上口节奏明快,应该很容易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这就够了。
为了增加效果,我还特地邀请同学光宇帮我伴唱,他痛快地答应了。
可真正比赛的时候,一紧张忘了介绍我那位伴唱兄弟了,等想起来的时候音乐已经响起,再想介绍已经来不及了。可怜光宇兄白白等了一晚,他本来可是准备好好在他心仪的姑娘面前表现表现的。
正如我所料,同学们反响不错。
这下行了,翻身了,冠军一定是我的了。没想到后面出了一对黑马——两个男生,个子不高,但很有喜感,很有男版Twins的效果,一下子抢尽风头,最后的结果是:我第二名!
得,又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