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描述现实时,难免对现实造成歪曲。认知科学的最新发现表明,信息在进入意识之前必须先由大脑进行处理。这是因为,假设用一个数字来表示,那么接受信息的带宽为100万,而意识运行的带宽大概只为40。实验表明,处理信息大约需要半秒钟,因此我们的意识滞后于现实半秒钟时间。由于滞后的时间过长,意识无法控制人们所有的反应。打网球和拉小提琴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因此网球运动员和小提琴演奏家需要通过刻苦练习提升反射性。
人们在相对近期才发现动物的大脑是能够产生意识的。思维并非独立于躯体之外,相反,它根源于大脑的一些较原始功能。我们通过语言进行辩论就体现了理性与大脑的联系。向上和前进的事物是好的,向下和倒退的事物则是坏的。认知科学早已发现,没有情感也就没有理性。1848年9月,拉特兰—伯灵顿铁路建筑施工队的工头——菲尼亚斯·盖奇在爆破中不幸受伤,一根铁棍击穿了他的头部,并造成前额叶大面积受损。但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大脑功能并未受到影响,但是性情却发生了变化。他的个性变得不太正常,而且阴晴不定。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以后,广告行业对理性和情感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利用。最近,就连政治幕僚们也纷纷效仿。他们发现,借助感情比诉诸理性要有效得多。右翼组织的政治顾问弗兰克·伦兹(Frank Luntz)将竞选口号发展为一门艺术。像“免税”、“遗产税”、“洁净空气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些引人注意的口号都是由他设计的。
认知科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揭露了弗兰克·伦兹的秘诀,却没能想出对策。在莱考夫与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合著的书中,两位作者声称,将思维与大脑分离的做法是荒谬的。几个世纪以来,这种谬误一直在误导哲学。尽管它是一种谬误,但它却是创造性的谬误。智力独立于驱体而存在的理念不仅为追求真理打开通途,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可否认,对现实的扭曲仍是这些成就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我们也在承受歪曲事实所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