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分手总是难免的(3)

布拉格 布拉格 作者:韩葵


这个国家在民主大框架落定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我们可以想象,民主体制走向日常化,大家都可以发声了,光这好几套机构和班底的运作,批准一个方案会有多大的难度,做一个决定要受到多少种关系制约?就好像现在的欧盟,批准任何一个重要条约,都要所有成员国严格按国内法律程序批准,然后总统签字,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的欧盟毕竟是欧洲的联盟,或许还有理由繁琐,而捷克斯洛伐克才是个人口不到两千万的小国,这个小国就是过不到一块儿。比如国家议会选举,两部分的选民都只是支持本民族的候选人和党派,捷克部分的政党在斯洛伐克选民中没有支持率,反之亦然,凸显出来的民族问题,成为很多事情的羁绊。1992年,瓦茨拉夫?克劳斯当选为捷克共和国的总理,他的观点是,或者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有实效的联盟,或者干脆分成两个独立的国家,就是说在一起的话就好好过,要不还不如干脆分开。弗拉基米尔?梅恰尔

为代表的斯洛伐克部分,恰恰不想按照克劳斯说得那样过日子,只接受宽松形式的联邦,暂且褪去梅恰尔的权利欲,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好像一个投资不平均的合伙公司,大股东虽然光明磊落,但是总拿着份额压人,小股东永远没有机会施展身手,那样的感觉只有一个,就是备受压抑。7月17日,斯洛伐克议会义无反顾地发表了民族独立声明。6天之后,克劳斯和梅恰尔在布拉迪斯拉瓦达成解散捷克斯洛伐克的协议。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反对解体,但是只能顺从了民意,他因为失望而宣布辞职。当时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反对解体,就是斯洛伐克人杜布切克,他曾经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倡导改革的领袖,颇具政治声望。1992年的时候,杜布切克出任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主席和联邦议会议长,在民主体制下,不管多伟大的人物,也无法搞强权政治,他能做的也只有顺从民意。那年9月,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使杜布切克不幸离开人世,据说,他本应为几个前苏联克格勃官员的案件作证,而后来在车祸现场发现他的手提箱失踪了。

1992年12月31日,成为两个新国家诞生的前夜。

了解他们的“离婚”过程,依然不能了结心中的不解,人家两个德国刚刚在努力地回归统一,这边倒从一个小国分裂成两个更小的小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在布拉格国家博物馆的现代史展厅,我们看到一件很旧的飞行员夹克,上面有被烧焦的痕迹,旁边的标牌上写着“斯特凡尼”和“1919年”的字样,这就是我们专门要来看的那件皮衣,他的主人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建国三元勋之一,但是在建国后不久,却离奇地被自己人的炮火击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