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和公子有机会聊到这本书,他说这本集子集中了前些年为杂志们写的专栏,还有闲时为了讨好爸妈写的小文。他说平日写球评什么的,爸妈看不懂也不爱看,就写这种天南地北街坊小食他们喜欢。于是心中不由想起像儿时朋友里那种玩伴,看书多,语言浅,再大的事情在他们那不过谈资,一起聊天打发了时间长了见识,十分痛快,但每每考试后,他们便被家长拿来作为榜样,言语里你看谁谁谁作文就写得那么好,让人不由要产生一点羡慕嫉妒恨。所以想想其实这样的孩子聪明,写这样的书,年纪轻轻当然拼得当然不是欧阳应霁或者蔡澜吃遍全球鱼翅燕窝的阅历,反而是另辟蹊径清粥小菜的日常况味,加上文章里俯仰皆是的梁实秋、袁枚、唐鲁孙、汪曾祺……甚至拉来了鲁迅先生分析口味和闰土的食趣,融会贯通一点没有掉书包的感觉,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垫底子,不但写起来让吃食们熠熠生辉,公子自己吃的时候那酸甜苦辣自然都伴着一个够老够大够闲的心境了。
其实每个人要掰着指头数自己吃过的东西,大菜小菜荤菜素菜厅堂料理私房小厨,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五四三二一,可有人就能说出味道还能说出门道,说完门道还说说旁门左道,比如上个菜场,下饭的书,甚至是断了炊烟的恩爱时光,于是乎一下子饭菜就不是那些饭菜,还氤氲着文化,浸透着人情,慰藉着人心,而一手创造出这种氛围并且被这一切环绕着的张公子俨然古龙笔下的侠客,身怀绝技还大隐于市,一副厌了江湖恋市场的派头,一剑封喉的本领都拿来洗孩子带菜煮衣服,攻城略地后只为讨好双亲和并肩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