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巍巍昆仑,荡荡夏衍(4)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 作者:邹士方


《中国人才报》记者问:“如何对待保护人才,对人才外流情况怎么办?”夏公答:“过去管的太死太多,现在创造宽松的环境。没有三中全会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文艺家。台湾50年代、60年代人才外流严重,现在台湾经济发展了,大量人才才回来。我们长期封闭,人才不可能外流,开放后人才外流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美国科技界华裔占了很大比例,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他们现在还向往中国。汤沐海在国外还可以工作,有的专业中国目前还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这种情况下外国也有,如日本的小泽征尔。”

夏公讲话逻辑性很强,条理清楚,点到为止,没有废话,充满辩证思维。

他对记者尖锐的提问,绝不竭力回避,而是正面回答,不回避矛盾,既坚持原则性,又有技巧性,让人听后很满意。夏公不愧是大将风度,大家风范。

夏衍先生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先生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成了夏公临终最后一句话。一句话见精神。

2007年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之际,一部海派话剧的名字被频频提及,这便是夏衍先生的代表作《上海屋檐下》。作为中国抗战戏剧的开端,该剧1939年由怒吼剧社在重庆首演,由此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集合老中青三代话剧名角重排此剧。

2008年2月15日,该剧作为“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的展演剧目在剧场上演,上海弄堂里一群小人物的悲喜人生让观众领略到当代戏剧已经缺失了的振奋人心的力量—话剧曾是现实的镜子、战斗的号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