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巍巍昆仑,荡荡夏衍(5)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 作者:邹士方


1937年6月创作的《上海屋檐下》是夏衍先生的第五个剧本,也是夏衍先生开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探索的第一个剧本。

剧本1937年6月一脱稿,便由当时的业余实验剧团拿去排演,并安排了在当时被夏衍先生称为近乎奢侈的演员阵容,赵丹扮演匡复、赵慧深扮演彩玉、陶金扮演林志成、叶露茜扮演施小宝,并预定时年8月15日上演。然而8月13日抗战全面爆发,使得该剧未能如期上演。夏衍先生曾在自序中说:“对于这个戏的不能上演,在我感到的绝不是失望,而是兴奋和欢喜。抗战的喜炮应该葬送掉一切旧的感情、旧的故事、旧的剧本,而催生出许多更兴奋、更激动、更有助于民族解放的作品。”

后来直到1957年,这个剧本才被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搬上舞台,1981年上海电视台还拍摄了同名电视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领题材、小资情调便足以概括那些年的海派话剧,但是当《上海屋檐下》大幕拉开,观众看到展现在面前的一幅完全写实的破败而拥挤的70年前的石库门旧景时,便不难想象这是一出同《茶馆》异曲同工的作品—通过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映衬出大时代的沉浮。

斑驳潮湿的水泥墙,低矮阴暗的亭子间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雨声,一股梅雨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生存的苦涩无奈、小人物的艰辛悲哀瞬间传递给了观众。该剧导演表示:“通过这个作品走近夏衍先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那时正在研究美术,与戏剧也有联系,就去拜访夏公,后来因为时间的冲突,好多次都没去成,不过这并不妨碍我记录夏公的谈笑风生。我在多个场合听过他讲话,我试着模拟他说话的逻辑思维。也许你认为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其实不然,这是一门说话艺术,无论表情、语速、措辞,都需要功底,这才算得谈笑风生,如果还有疑问,就试着当众讲一番话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