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冯友兰追问人生》自然(2)

冯友兰追问人生 作者:冯友兰


有这一种境界底人,上文所引《庄子》及古诗,说他们是“无知无欲”,“不识不知”。照字面讲,这种说法是错底。因为一个人若真是“无知无欲”,“不识不知”,则他即完全与一般动物无别。事实上,上说底几种人,亦不是完全地“无知无欲”,“不识不知”。不过在这种说法中,所谓“无知无欲”,“不识不知”,亦不是可以照字面讲底。其所谓“无知无欲”,意思是说“少知寡欲”,其所谓“不识不知”,意思是说“不著不察”。上所说底几种人,“少知寡欲”,“不著不察”,他们的境界有似乎浑沌。

先秦底道家所谓纯朴或素朴,有时是说原始社会中底人的生活,有时是说个人的有似乎浑沌底境界。他们要使人返朴还纯,抱素守朴。他们说素朴而民性得矣。”他们所谓性,即我们所谓才。人顺其才,道家谓之得其性。先秦底道家赞美浑沌。《庄子?在宥》篇说:“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庄子?应帝王》说浑沌的死,对于浑沌的死,颇致惋惜。他们赞美素朴,赞美在原始社会中底人,婴儿及愚人的生活。用我们的话说,他们赞美自然境界,我们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赞美自然境界?

有一个可能底回答是:自然境界是可欲底。自然境界是不是可欲底,我们不必讨论。我们所须指出者,凡以自然境界为可欲者,其所说可欲之点,在自然境界中底人,并不知之。所以凡以此种境界为可欲者,都不是有此种境界底人,而是有较高境界底人。凡以此种境界为可欲者,必不是在此种境界中者。因其如亦在此种境界中,他亦不能知此种境界是可欲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