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的精神》耶路撒冷——宗教之城(18)

城市的精神 作者:(加)贝淡宁


1996年9月24日,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发生冲突。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决定开放西墙隧道给游客。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传言说以色列在神圣的清真寺下面挖隧道,形势陡然紧张。应该提一提的是两个领袖,两个世俗领袖发表了包含宗教主题的演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发表引用《古兰经》的演说,确认“上帝从信徒那里购买他们的灵魂和财产,因为他们继承了伊甸园,要为他们的人民而战,杀人和被杀。”内塔尼亚胡说,在隧道行走的人将触摸奠基石(sela kiyumenu),这个词在犹太人的《塔木德经》中用来指代创造世界并演变到现在形式的地方。有传统认为这是至圣之所的石头。应该说,至少在某些穆斯林看来,这不仅是政治不正确而且是宗教不正确。穆斯林有自己的奠基石(阿拉伯语是Sakhrah),也在圣殿山的神圣的圆顶清真寺(阿拉伯语的Masjid Qubbat As-Sakhrah)。按照穆斯林传统,先知穆罕默德就是踩着这块石头升到天上接受安拉的信息和指导的。

1996年的一系列事件当然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在耶路撒冷,石头是如此神圣,以至于人及其生活只能排在第二位。最初的示威游行很快变成了暴力冲突,以色列军队向巴勒斯坦暴徒开枪。9月26日,69个巴勒斯坦人和11个以色列人被杀。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位领袖下令停火,屠杀停了下来。这让我想起生活在耶路撒冷的耶胡达·阿米亥,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在老城散步时看到一群游客,导游指着刚刚从市场返回准备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的男人说:“你看到坐在那边的刚刚从市场返回的人吗?就在他的右边你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建筑。”阿米亥写道,在弥赛亚到来时,导游说:“你看到这座建筑物了吗?在它旁边就是那个刚刚从市场返回的人。”

亚伦最初来自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在耶路撒冷基督教堂——一个在设计上带有犹太因素的圣公会教堂——他遇见了贝淡宁、我和我的博士生奥利。亚伦阐述了信仰和宗教的区别,他是相信犹太人是上帝选民的基督徒。为了显示上帝、犹太人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亲密关系,他说:“上帝选择耶路撒冷作为他的圣殿所在地。捆绑以扫也发生在这里。”后来在解释为什么认为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延续时,他补充说:“在上帝和耶稣的问题上,上帝也是个为儿子牺牲的父亲。”当亚伦对比三大一神教时,他似乎更喜欢根据如下区别的其中两个,他说:“穆斯林前往麦加是因为他们的宗教命令他们去那里。而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是因为信仰,他们没有被告知要这么做。”贝淡宁和我互相看了一眼。这是两个宗教联合起来对付第三个宗教伊斯兰吗?我们不敢肯定。亚伦是个开朗的、富有个人魅力的人,他的宗教信仰是天真的,我用的是这个词的积极意义。但亚伦是外来者,因为无论他在耶路撒冷待了多长时间,从民族上说,他既不是以色列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所以他或许觉得受到了排斥,因为他的教堂不是主流,从民族性上说,他肯定感觉到被排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