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容忍历史不完美》铁路国有的正当与失当(2)

容忍历史不完美 作者:马勇


张之洞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建议获得了朝廷的认同,当帝国主义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时,中国铁路大发展在资金筹措上确实不是问题。那时的中国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拘一格使用外国资本,或借钱自己修筑,或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总体规划中自行修筑,总而言之,是希望用各种各样的资金和合作方式,尽快地将中国的基本路网建构起来。

经过几年努力,利用外国资本修建的津卢铁路1897年建成通车了,这对外国资本是极大的鼓励,资本的趋利性使外国资本潮水般地涌进中国,那时的中国想不用外国人的钱都不行,于是卢汉铁路、粤汉铁路、津镇铁路等相继上马,东北路网也开始勘察和构筑,直至今天依然有效的两条南北大动脉,其实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外国资本对中国铁路的高度热情,当然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而是因为这个项目有利可图。不过,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借款筑路,客观上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不是采用这个办法,中国铁路路网不可能在那几年获得超常规的大发展。至于让各国从中国铁路建设上获取大量利益和超额利润,这是落后国家在寻求超常发展模式时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资本的本性。

从积极意义上说,那几年铁路建设的超常发展,不仅使中国的铁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且基本完成了中国铁路网的总体布局,对于当时乃至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近代经济成分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面貌。铁路的延伸,传播着近代文明的种子;铁路的兴建,改变了古老的中华大地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短短几年间,近万里铁路的修建,不仅带动了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新型工业的崛起,而且重绘了中国经济布局的蓝图,一批铁路沿线的新兴城市如哈尔滨、沈阳、郑州、石家庄等,渐渐成为中国新的中心城市,一批老的中心城市如天津、上海、武汉等,也因铁路的修建而更加壮大,成为全国性的中心枢纽。西方近代以来的先进技术、先进观念,通过铁路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华沃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