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维定式的“病”》给制造“反应型人才”刹车

思维定式的“病” 作者:(日)日比野省三


请大家想一想涂写包含200道题、60分及格的机读卡答卷时的情形吧。

案例故事

在补习学校,学员们接受了快速涂写记号回答问题的训练。与培养学员从容、仔细地思考问题内容的能力相反,这是一种培养人怎样快速做出反应的训练。对于文豪的作品,学员们也不能设想“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是必须从所提示的几种选择之中选出“作者想的是什么”。还曾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就连作者回答关于自己的问题时,也出现了没有答对的情况,真是可笑之极。

但是,接受训练的孩子们却一定要在所给的几种选择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来。这时你要是仔细揣摩思考的话,那可就吃亏了。因为能够条件反射般地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的才是“聪明的孩子”。孩子们上补习学校就是为了接受这种“如果是A则B”、“如果是B则C”的条件反射型的快速反应训练。除了涂写机读卡,应用题也被一一设计了标准答案,本质是什么先不去管它,只要记住了解答方法就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关闭“思考开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

就这样,大批的“反应型人才”被培养了出来。无论遇到什么,立即产生条件反射,别的什么也不想。因为对于他们已经没有思考的必要了。

“反应型人才”就是慢性“思考缺乏症”的患者。只要“思考开关”处于OFF的位置上,他们对于每天接收到的大量信息也就仅仅只是“应激反应”一下而已。他们的思考开关没有复位到ON,也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信息,只能按照被授予的观点观察事物。这样被 “制造”出来的“人才”,怎么能应对得了当今这个时时变化着的时代呢?

过去,按照上级指示行动的人都顺利地取得了成功,不过,那样的做法也许在公司成立初期还行得通。但是,在今天这样已经没有先例可循的时代,要求人们随机应变、灵活决策的事情层出不穷。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绝对不能简单地回答“如果是A则B”。而且,也并非事事都只回答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各种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在各个不同的现场产生。而照章办事、等待指示行事的旧套,在当今的工作场所就难以维继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