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恢复力》丛林中的城市(4)

恢复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你该如何应对? 作者:(美)安德鲁·佐利


棕榈油是从棕榈树的红色果肉中榨取的。在东南亚有大规模的专门种植棕榈树的农场,这需要占用广大的农地,也就导致了大规模的毁林开荒:1967~2000年,印度尼西亚用于种植棕榈树的土地大幅增加了1 500%,从不到2 000平方公里(770平方英里)增加到今天的30 000平方公里。

而这种毁林开荒的趋势甚至还在加速:最近几年,受到政府补贴的刺激,一些欧洲能源公司开始设计制造使用生物燃料的发电机,而生物燃料正是从棕榈油中提取的。人们认为生物燃料能够替代矿物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是这个观念是错的:随着全球对于生物燃料需求的大幅增长,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毁灭东南亚的雨林,开荒面积越来越大,唯恐化学肥料不够使用。

更糟糕的是,开辟种植园的过程需要先把泥炭地上的植物烧掉,然后再抽取地下水,这个过程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每一次放火烧山都要烧好几个月。一项新的研究显示,1997年、1998年两年的森林大火向大气中排放了25亿吨的二氧化碳。现在,印尼是世界上第三大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斯米茨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每个角落的系统性危机,如果仅着眼于保护黑猩猩,那么对于大的问题还是于事无补。看起来,仅仅拯救一个物种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考虑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高度网络化,只关注黑猩猩甚至是有害的。

斯米茨告诉我们:“我不想只治标不治本,我要直捣问题核心。”

想到自已一开始对尤斯的承诺,斯米茨开始考虑怎样才能从整体上干预陷入危机的生态系统:要把人、动物和生态系统看作三个平等而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认识到它们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充分调动这三者。

然而,当他跟国际生态保护界的资深人士谈论自己的想法时,很多人都给他泼了冷水。许多环保组织的资助渠道都要求最优化,要求主要关注某种最讨人喜欢的濒危物种,好打响“品牌”。关注黑猩猩的就盯着黑猩猩,关注雪豹的就盯着雪豹。只关注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这样筹集善款的效果非常强大,虽然说真正的保护效果要差一些。而且,各个组织之间有默契,不会挡住别人的路。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以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为目标,打破这个不成文的规矩。

促成机构之间的合作,还不是唯一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西方环保组织已经在支持者脑海中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环保就是保护而不是重新植树造林,所要做的就是买下大片林地,保护其不受到人类和工业的侵袭。这也是个便宜得多的办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