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混合语进行研究的时候,比克顿发现它们与 2~4岁的儿童所使用的语言在结构上非常相似。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说话的时候会犯某些基本的错误,比如在表达否定的时候会重复使用否定词,或者搞不清楚名词正确的复数形式。也就是在这个年龄阶段,有些我们认为非常复杂、孩子们肯定会弄不清楚的语法规则,他们使用起来反而没有任何困难,比如分辨静态动词和带有现在分词的非静态动词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动词我们可以使用现在进行式,有些动词则不能。我们可以说“ I am going for a walk”,但有些动词则不需要使用现在进行式,因此我们说“ I like you”,却不说“ I am liking you”。也许你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一点,这说明对于这一类语法规则的掌握似乎是一种本能。大多数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静态动词和非静态动词之间的区别,并且不会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有趣的是,所有的混合语也都存在静态动词和非静态动词之间的区别。
以上这些都或多或少证明了语言的某些特性是固有的。只要是语言,就拥有这些特性。我们也已经看到不少证据表明,世界各地的语言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所知的更紧密。这些语言的相似性,比如德语中的 bruther、英语中的 brother,盖尔语中的 bhrathair、梵语中的 bhrata和波斯语中的 biradar在今天看似乎一目了然,但过去却没什么人注意。和其他很多学科一样,历史语言学的兴起,也归功于一位热心的业余研究者,英国人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