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门槛上的民国》第四章 王道,霸道?--有枪便是草头王(6)

门槛上的民国 作者:金满楼


南北议和期间,段祺瑞率北洋军后撤一百里,以示和谈之诚意。据外媒报道,北洋军“军容整齐,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队伍,均整装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队分若干排,成纵列形,伏地卧下。第一排开动,第二排起立前转,第三排收拾枪弹、最后一排伏地,持枪实弹掩护,逐次如式退尽。中外人士围观的有数千人,均啧啧称道”。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支表演部队,即在保定捅出大乱子的北洋第二镇是也。

这次的变乱中,冯国璋统领的禁卫军倒令人刮目相看。禁卫军主要由旗人组成,清帝退位后,皇城仍由其负责保卫。鼎革之际的政权交接难免各种不可预料的变数,甫告退位的清皇室更为中外所关注。北京兵变时,禁卫军在地安门、东华门、西华门及颐和园各处防卫得力,紫禁城及前清王公奕劻、载沣、载泽、载洵、载涛等的府第也未曾惊扰。

袁世凯编练新军以“北洋六镇”为主要成果,除第一镇为旗兵而不在其控制之外,第二、三、四、五、六镇均为其一手打造,但在1906年后,袁世凯将兵权陆续交出,至辛亥年复出时,其脱离军队已有一段时间。让袁世凯没有想到的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这支“子弟兵”,短短5年间即成了这副痞样。

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新军为中外交赞,但在清末的迅速溃化也同样是事实,而在这“化蛹成虫”的过程中,与摄政王载沣等亲贵向北洋军“掺沙子”有很大关系[19]。袁世凯刚一复出,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传其职位系两万元买得)即企图与阎锡山的山西革命军共组“燕晋联军”,以阻止袁世凯北上并推翻清廷,后吴禄贞被刺死,第六镇近半溃散;至于其他的几镇,第四镇、第五镇(驻山东)还算太平,第二镇、第三镇则是这一系列兵变的主力。

兵变发生后,前清遗老珲毓鼎在《澄斋日记》中不无幸灾乐祸地说,“五代骄兵之祸,将见于共和世界矣”。事实上,兵变并非革命后独有的产物,这只是清末革命风气的一种延续罢了。广西陆军小学毕业的李宗仁就回忆说:张鸣岐抚桂初期,革命党人的活动可说是肆无忌惮,有时简直可以说是嚣张。……广西同盟会的活动,简直成了公开的秘密。……同盟会分子如王孝缜(勇公)、何遂、尹昌衡、耿毅、冷遹等都极为活跃。某次张氏宴客,尹昌衡酒醉之后,竟宣称清廷不能存在。同时王勇公闹酒,竟以张氏所佩手枪,自室内向外射击,致击碎窗上玻璃。由此可见当时青年革命志士气焰的一斑。

再举例而言,武昌起义前的湖北新军,十有一二已是革命党,南方各省新军也大都一点就燃。如此随时萌变的军队,军纪与军队质量当然无从谈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