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革故鼎新》文化大革命的展开(1)

革故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三十年 作者:刘德斌


20世纪的60年代,原本从工业发展的场景来看,应该是值得欣喜的。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从二战的废墟上再度发展起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然拉开了序幕。苏联等国也已从二战造成的重创中恢复过来,可以说开始了第一次真正现代化的步伐。中国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盲目的大跃进和浮夸之后,发现并没能解决发展问题,痛定思痛,希望把经济拉上正轨,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非洲大陆上一些新生国家纷纷出现,第三世界之间的合作也颇见成效。

但是,在这些乐观的宏观图景之下,世界范围内都弥漫着一种不安和不满。这种不安和不满将20世纪的60年代铸造成了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激进的年代。

在美国,政府发动的越南战争激起了越来越多民众的不满,一些反战人士纷纷走上街头谴责政府的暴行;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女权主义者掀起的女权运动和示威游行的呼声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然而,这些变革都不如一种忧虑和无奈来得强烈,这就是“嬉皮士”运动。

所谓“嬉皮士”,是指美国20世纪60年代那些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的年轻人。甚至有人说他们反传统、反文化,甚至是反理性。总之,就是他们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道道波澜。1966年被认为是美国“真正的嬉皮士之年”,“嬉皮士”运动于1967年春夏之间达到高潮。数万反主流文化的美国青年以诸如怪诞的发型、奇异的装束、震耳欲聋的嘈杂音乐、荒唐的集会、放荡的性行为以及吸毒等“垮掉的一代”的形象,表示对权威的蔑视和对政府的反叛。他们反正统、反文化、反体制、反权威、反价值、反学校、反城市、反主流、反政府……在“一切开放,怎么都行的六十年代”,整个年轻一代似乎都处于“打倒一切”的反叛亢奋之中。

在法国,1968年的学生运动让政府一时间手忙脚乱。到了5月份,“五月风暴”刮遍了法兰西大地,运动的主体也由学生扩展到教师、工人,人数由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几万人。人们尤其是学生不满于现在的秩序,希望能够推翻现在的社会体制,然后缔造一个新的出来。这场风暴几乎使法国的整个国家机器陷于瘫痪,后来虽然法国总统戴高乐想尽办法使风暴渐渐平息下来,但是法国并没有就此雨过天晴,它的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同时众多的危机也一一显现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