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中国境内各种各样的群体达到上万个,到商王朝建立时,称得上诸侯国的实体还有三千多个,周王朝初期,这个数字下降至一千几百个,至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诸侯国就仅存百余个了。在经历春秋时代的兼并战争之后,战国初期仅存二十几个诸侯国,其中最强大的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各国之间连年进行着兼并战争,因此被称为“战国”。发展至此,统一的中国国家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秦始皇的统一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被称为春秋时代,是因为孔子编纂的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著作书名为《春秋》。在此时期,位于今山东的齐国、位于今山西的晋国,以及立国于江南的楚国和江浙地区的吴国、越国,先后称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和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国,南方的吴国和越国衰落,北方的秦国和燕国兴起,齐、楚、燕、韩、赵、魏、秦成为新的强国。
最终统一中国的秦国,在西周时代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国。传说其祖先因为给周孝王养马而得到赏识,才被封给一小片土地,成为一个小小的附庸政权。周平王迁都时,秦襄公护送有功,才被正式加封为诸侯。周平王将已被犬戎占领的旧都镐京附近地区赏赐给了秦国,让秦国自己去从犬戎手里夺回所谓的封地,秦国从此开始了与西戎各族的长期斗争。在此之后,秦国先后有过八位君主在位,到秦穆公的时候,秦国对戎人的漫长战争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被秦国灭亡的戎人国家达12个,秦穆公开始称霸西戎。
由于秦国的东方是强大的晋国,秦国向东方的发展受到阻碍。秦晋之间的几次大战,基本都以秦国的失利而告终。因此,在春秋时代,秦国不得不满足于在西陲的霸主地位,与晋国通婚,建立友好关系,这甚至在后代定型为一个成语“秦晋之好”。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中原地区华夏族各诸侯国的兴起,已经开始将周边的非华夏族蔑称为蛮、夷、戎、狄,并按方位,习惯上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但这只是对某一方面非华夏族的统称,并不具有族名的意义。被称为蛮、夷、戎、狄的集团,其内部包括众多族属各异的族群。秦国因长期立国于西戎的分布区,因此被华夏各国视为戎人的国家。不仅秦国,南方的楚、吴、越,都被华夏诸国视为异族的国家,直到战国后期,他们才最终被接纳为华夏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