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在先秦时代曾与儒学一样,是当时流行的学派,被称为“显学”。西汉初年,道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崇奉,其地位可谓盛极一时。在汉武帝确立儒学的官方地位之后,道家思想虽然不再作为官方思想存在,却仍保存了其在民间的影响力,开始与各种传统的神祗崇拜、神仙方术相结合,逐渐融入民间的信仰之中。
先秦时代中国人信奉的神都有哪些,现代学者也说不清楚,但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两大类。秦汉之际的方士,以及其所从事的神仙方术,可能是诸家思想和诸种求仙实践的大杂烩,尽管其主流是向海外仙山寻访仙药。信奉这种求得仙药可以长生不死之术的,最著名的人物应推秦始皇、汉武帝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徐福骗了秦始皇大量的财物,率500名童男童女出海,就此定居日本,一去不归,秦始皇最终在对仙药的苦苦期待中病死。汉武帝为了追求仙药,甚至将一个女儿嫁给了方士,但同样一无所得,发现受骗的汉武帝在愤怒中处死了女婿。
到东汉末年,民间开始出现两支早期道教,一是东方的太平道,后来张角利用其发动了黄巾大起义,另一个是西部的五斗米道,因入会者要交纳五斗米而得名。五斗米道的经典就是《老子》,从此开始,先秦时代的思想家老子被一步步推上神坛,最终成为道教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
早期道教的核心内容在于教人以道德自律,以及以符水治病为主的各种各样的法术。追求长生仍旧是道教的目标之一,但方法上已不再是向海外仙山寻找仙人求药,转而研究自己炼制丹药。学者研究发现,道士们用各种矿物炼出来的丹药,不仅起不到益年延寿的作用,而且往往有毒。历代帝王因信奉道士、服食丹药而死的不乏其人,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盛唐著名君主唐太宗了。直到宋元以后,道士们提倡炼“内丹”,即通过一系列的修炼方法,试图在体内结成“内丹”,以求得长生不老、甚至是白日飞升的正果,这种修炼方法虽然并不能像其宣传的那样最终得道成仙,但养生保健的作用是明显的。至此,道教对仙丹的追求,总算是有了一个“正果”。
与佛教相比,道教的各个方面都显得十分粗糙,在吸引信众上明显落于下风。因此,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有寇谦之、南方有葛洪,都在大力地推进对道教的改革,借鉴佛教,逐渐建立起道教的经典、仪式与组织,道教的内容大大地丰富起来,但是,在各方面也明显体现出佛教的影响。
汉末三国时期,道家思想在学术界也有卷土重来之势。
儒家思想在占据思想界统治地位几个世纪之后,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涵养与实践程度,成为汉王朝选拔官员的标准,因而儒家的伦理思想也就逐渐固定为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标准的行为规范,这也就是所谓的“名教”。至三国西晋时期,作为对此的一种反动,以嵇康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就是要超越“名教”,超越儒家礼仪对人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束缚与限制,回归于人的自然状态。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