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成瘾》i成瘾: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和短信那些事儿(5)

i成瘾:逃离24小时×7天“i不释手”的生活 作者:(美)拉里·罗森


有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手机成瘾的一种亚类,即“短信依赖”,而且它在亚洲国家最早被研究。短信依赖不仅指用手机发送的短信,也指用手机发送的电子邮件。比如,有短信依赖的日本孩子在睡觉时都要开着手机,以免错过任何信息,这可能干扰睡眠。研究还显示,当手机不在身边的时候,短信依赖的孩子会感到焦虑。[15]

过度使用网络(或其他科技产品)有什么不好?

i成瘾有很多严重的负面后果。研究者已经注意到,i成瘾不仅造成与药物、酒精等化学成瘾类似的后果,而且还会导致一些经济问题(比如失业)以及关系破裂。[16]金伯利·杨提供了一个个案研究,来展示成瘾后果中发生的经济和关系问题。杨博士的一个名叫乔的病人说自己最初是个电脑盲,但很快变得沉迷于过度使用电脑(尤其是聊天室)。为了避免不上网时的抑郁,乔甚至开始花更多的时间上网,取消约会,不再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联系。于是发生了严重的家庭问题,她女儿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她丈夫抱怨她不断上网增加了经济开销。她最终跟女儿疏远了,也跟丈夫离婚了。[17]

i成瘾往往会彻底扰乱睡眠。i成瘾者每周使用他们设备的时间长达40~80小时,甚至他们“网络狂欢”一次就持续2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每周只有168小时,如此长时间地使用科技产品一定会导致睡眠紊乱。缺乏睡眠的同时也会引发疲倦,会影响学业和工作表现,甚至会降低一个人的免疫力。而且,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沙发上会导致缺少锻炼,增加患腕管综合征的几率,造成眼睛或背部的负担。[18]比如,日本的倍乐生教育机构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手机的日本青年很可能半夜后才回家,而且很可能凌晨一点后才上床睡觉。他们还比少用手机的人更容易上学、上课迟到。[19]在后续针对日本年轻人手机使用的研究中发现,超过1/3的八年级学生——还没过青春期早期——承认使用手机干扰了他们的日常安排。[20]

用户们如何变得对科技产品上瘾?

研究者们已经开始甄别某些更可能导致成瘾的人格特质。部分i成瘾人格的特点被归纳为冲动、感觉寻求、精神质以及社会偏离。[27]也就是说,有成瘾倾向的人可能已经容易不假思索地采取行动(冲动),追求强烈的或者非常愉悦的刺激(感觉寻求),具有攻击性(精神质),以及不守规矩(社会偏离)。冲动和感觉寻求被认为是彼此关联的,而且感觉寻求被看做冲动的一种形式。[2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