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成瘾》i成瘾: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和短信那些事儿(6)

i成瘾:逃离24小时×7天“i不释手”的生活 作者:(美)拉里·罗森


关于网络成瘾的一些研究对感觉寻求和冲动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有网络依赖的人或者网络使用度高的人同时也是感觉寻求者。[23]台湾高雄医科大学的何志鸿和同事们认为,对寻求新奇事物有内在需要的人可能特别容易被网络活动所吸引。他们很快会感到厌烦,于是又需要新奇的刺激来唤醒。网络游戏可能尤其能满足这些人的这种需要,因为网络游戏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情节和反馈。[24]

何志鸿博士甄别了另一种与网络成瘾有关的人格因素,叫做“逃避伤害”,其反映的是一些人选择上网用以逃避不舒服的情境。何志鸿博士和同事们推测,在青少年看来,比起现实世界,网络世界中的责任和伤害都更少一些。而且还有“去抑制”效应,即上网和在“屏幕背后”的状态使个体对其行为不需要那么谨慎。[25]因此,网络世界可能使“逃避伤害”倾向高的人更容易受到网络成瘾的危害。 何志鸿博士和同事们研究的下一个人格因素叫做“奖赏依赖”,是指人们如何习惯于环境中的愉悦刺激——也就是奖励。令人吃惊的是,奖赏依赖倾向低的人更容易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研究者们对人际关系和奖赏依赖做了这样的解释:

奖赏依赖倾向低的青少年对口头认可和社会支持的响应能力较差,且他们缺乏持久性。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于意外的挫折显得没什么忍耐力。因此网络活动中快速和可预知的成就,比如网络游戏,能够提供满意的资源来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和尊重的需要,而没有任何意外的挫折。[26]

这很好地证明了一个人本身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人格)能够影响他对科技产品成瘾的易感性,而感觉寻求、逃避伤害和奖赏依赖就是三大可能影响成瘾的因素。那么这种成瘾有多大成分是生理性的?

技术成瘾的生理基础有哪些?

科学家们最近开始考虑:负责i成瘾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是否跟典型的药物成瘾一模一样?对于药物成瘾,很多证据都指向了大脑中的一个变异的奖赏系统,可能涉及大脑化学层面(比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改变。[27]最近关于非物质或行为成瘾的综述发现,非物质或行为成瘾在大脑回路和化学过程上与那些涉及财富滥用的大脑系统有所重叠。[28]这些行为成瘾既包括已经充分探究的成瘾,比如赌博成瘾,也包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成瘾,比如糖成瘾和色情成瘾。关于行为成瘾与药物成瘾在大脑层面上的一致性,研究者们已在赌博成瘾上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然而,也有一些证据显示网络成瘾的原理可能也跟药物成瘾相似。[29]最近一项关于网络成瘾青少年大脑组织的研究发现,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大脑系统确实存在区别。这项研究发现,成瘾青少年的灰质和白质(与神经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层面)与健康对照组青少年的有显著区别。[3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