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谈生意贵在坚持,有耐心,用行动去接近客户感化客户。案例中的老唐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他意识到营业员的性格特征,所以没有直接谈生意,而是用实际行动一点一点地感化营业员,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惊喜。
一开始老唐送营业员礼物遭到了拒绝,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寻找和营业员搭建关系的切入点。而这时老唐找到了切入点,那就是帮营业员搬东西,在这里行动比语言的作用就大得多了,两个人的隔膜就这样慢慢化解,别看营业员反映平淡,但内心深处其实很感动。
再往下,老唐就找到恰当的时机跟营业员谈生意了,这里我们看到畏首畏尾型客户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畏首畏尾,只是不愿意跟人来往罢了,我们只要拿出诚意来,一定能换来诚意的回报。
案例2
“只要3分钟时间就够了。我的建议是,疾病死亡是赔20万元,意外死亡是40万,医药费用2万元,将来期满可领20万元!”林方生满头大汗地解释道。
“这些我都不需要!”客户说完,就低头忙自己的事。林方生呆在那里,不知该说些什么。突然他冒出一句话:“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你的家人有没有什么保障?”顾客停下手中的话,询问了一些保险方面的问题。当然,这笔交易林方生没有做成,因为他的专业知识太贫乏了,而且所谈的保险话题也不中听。保险是无形的商品,要让顾客一眼就觉察出它的价值,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正是富有挑战性的一面。
林方生有一位客户,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谈到保险和理赔,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一心投入社会工作,对赚钱或储蓄的欲望不高。
“最近向国外申请的一笔基金一直下不来,这对我们残疾人教育推广的计划实在影响极大!”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客户谈到了最近的苦恼,林方生突然灵机一动:
“周先生,社会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财务方面,对不对?其实。保险就是一项社会福利,如果残疾人每个人都有一大笔钱能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那么他们自然能够再学习、再教育了,不是吗?”这番话吸引住了客户的注意,林方生第一次为他展示了建议书,周先生同意考虑这个计划。
第二天,林方生再去看他,周先生说这个计划很不错,但因为再过三个星期他就要到韩国、日本考察,所以等回国后再办。林方生一颗盼望的心被浇了一盆冷水,可是他又希望顾客能早一点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