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历也提供了另一个改变王朝名称的动机。努尔哈赤在1616年首先采用“金”的称号,以图唤起女真诸部的怀旧意识,激励他们去创建一个像12世纪时的“金”那样的新帝国。到17世纪30年代皇太极当政时,这种情感召唤已不再起什么作用了。许多汉人已前来加入他的政权,新政权的目标是推翻明王朝,这就需要赢得汉人的支持,避免触犯他们敏感的神经。以“金”为王朝名无助于这个目标,因为汉人见到“金”便会联想到古金国烧杀抢掠的历史。为了剔除这种遭人厌恶的内涵,皇太极改“金”为“清”,其意是“纯洁”。这两个字发音相近,但意思迥然相异。此外,“清”的发音更像是汉字,因而更容易被汉人接受。
另一种说法是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即金国只征服了中国的北半部而没有征服其全部,雄心勃勃的皇太极不能满足于这种不完美的业绩,因此他决心以一个新的王朝名称来重起炉灶。通过公然称帝并采用新的王朝名称,皇太极昭示了推翻明王朝的意向。但他首先是强迫朝鲜国王断绝与明廷的关系并接受清朝的宗主权;为管辖朝鲜和蒙古事务,他在1638年建立了理藩院。
占领北京皇太极准备入侵华北了。1640年他以一支强大的军队进攻锦州,明廷为保卫锦州,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调集了包括吴三桂在内的八个总兵率13万军队增援该城。皇太极击溃五万多明军,打垮了敌方的顽抗。1642年,锦州城失陷,洪承畴被俘。他备受优待,随后便投靠了清朝一方。皇太极此时将其疆域扩展到长城要塞山海关,但他暂时选择了避免与驻守此处的明军重兵直接对垒。相反,他转向满洲北部,于1643年将整个黑龙江流域置于清朝统治之下。就在此刻他染病身亡,享年51岁。6岁的第九子福临(1638—1661年)被选继位,由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和十四子多尔衮临朝摄政。
明廷不仅受到满洲人之逼迫,还受困于横行肆虐的内部叛乱。多尔衮曾想与一些农民起义军联络,但还没等他的计划成熟,号称“闯王”的起义军首领李自成(1605?—1645年)便于1644年4月下旬迅捷地推进到北京。辽东总兵及山海关大军统帅吴三桂受明朝皇帝之命返师勤王,但北京城在吴三桂军到达前便失陷了。起义军首领李自成于4月25日进入北京城,明帝在俯瞰紫禁城的景山上自缢。起义军俘虏了吴三桂的父亲,然后又在北京强迫他敦促其子归顺。夹在起义军和满洲人之间的吴三桂决定邀请后者与他结盟。
多尔衮早已驻扎在山海关附近,观察关内事态的发展,吴三桂的相邀令他高兴。满洲军队涌进了山海关的城门,吴三桂亲自在关上迎接多尔衮。当清军推进北京之时,李自成焚毁了部分宫殿和北京城九门的塔楼。1644年6月4日,他在清军逼近之前向西撤退,清军于6月6日进入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