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10)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 作者:(美)徐中约


这场谈判的结果是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协议。在这项条约中,俄国同意拆除它在雅克萨的要塞及撤走其臣民,中国则同意割让有争议边界沿线的一些领土,并给予俄国一些贸易特权。通过这种外交上的交换,康熙比较放心,觉得俄国将在他对噶尔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他最终于1696年在昭莫多打败了噶尔丹。次年,这位厄鲁特人领主去世,康熙将清朝统治扩展到外蒙古和哈密,为其孙子乾隆帝在18世纪50年代彻底征服东突厥斯坦扫清了道路。关于康熙对噶尔丹之战和早期中俄关系,详见第五章。

但是,噶尔丹的死并未彻底解决厄鲁特问题,他的侄子策旺(一作策妄)阿拉布丹逐渐得势,在18世纪初年成为对清朝的新威胁。策旺娶了在17世纪30年代移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领主阿玉奇之女,这项联姻使策旺和阿玉奇有可能合力对抗清朝。为杜绝这种可能,并加强清朝与土尔扈特部的联系——也许还为劝说土尔扈特部归顺中国——康熙在1712年向阿玉奇派去了一个使团。该使团由图理琛率领,穿越西伯利亚,于1714年抵达了伏尔加河。图理琛拜见了阿玉奇,大约达到了目标。他返国后写了一部游记,名为《异域录》,这可能是清代第一部中国人写的关于俄国真实情况的著作。

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领域,康熙都确实建立了丰功伟绩。他树立了一套稳固、节俭且高效的行政体制,奖励学术,敉平三藩之乱,摧毁台湾的抗清运动,与俄国建立起外交关系,以及击败了噶尔丹麾下的厄鲁特部。王朝的辉煌代替了早期的不稳定,而这个国家也以帝国的面目出现。1722年,康熙作为一个踌躇满志的君主结束了他的统治。

雍正朝,1723—1735年

雍正在45岁时登基。他生性严峻、多疑、猜忌,但极其能干,精力旺盛,这些性格清楚地表现在他的统治中。雍正觉得父亲的统治太过宽厚,在晚年尤其如此。因此他一登基就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他不仅驳回宗室诸王想封地称藩的请求,还进而削夺了他们的兵权。清初皇帝只直接掌管满人“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而雍正则将所有八旗尽数掌管在自己手中。 雍正毫不懈怠地统揽行政管理事务,每天批阅无数份奏折,工作至深夜还在思虑国策大计。他也许是清帝国里最勤奋的人,对官吏的控制极其严厉专断;其执法严峻冷酷,并向全国各地派出了众多密探,侦察官员是否玩忽职守。为提防秘密反抗,士大夫中间的朋党活动断然予以禁绝;1725年雍正帝亲书《朋党论》一文,警告那些结朋成党的大胆之徒。在财政事务上,他将人丁税和土地税合而为一。他还确立了向官吏颁发“养廉金”的制度,但同时严禁他们征收多余税项或贪赃枉法,此类行为一旦发现必予严惩不贷。社会方面,他推行平等主义措施,将乞丐、世仆和民等遭人歧视的“贱民”,提到与普通人一样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