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天之灵(1)

头颅中国 作者:黄摩崖


1.5 在天之灵

甲骨文发现后的第一部著录书是《铁云藏龟》,乃《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所编。凡开创者,功莫大焉,甲骨上究竟记着何物,终于可供人细细品鉴。诸位看官需晓得,商人用天干地支的组合原创出一种独特历法,“干支纪元法”以六十年为一周期,既代表了文明活力,也反映出当时人之寿命不长。

甲骨文主要是占卜之辞,而甲骨本身就是占卜遗物。神职人员垄断文化、占据特权的现象是世界早期文明所共通的,黄奇逸在《历史的荒原》一书中肯定地说到:“全世界的古文字,必然都是起源于祭祀中的备忘记录”。商人“卜以决疑”,自然要有所记录,甲骨文便这样留存下来。从西周甲骨来看,周人也是如此走来。不过,有时由周人的占卜情况来推定商人亦如此,则不妥。

文化之发展是一个传播或者说更多时候是一种下移的过程。巫史玩弄的占卜与文字、纣王御用的象牙筷子、鼎食之家的青铜器(铜镜、铜灯)与贵族姓氏等等,这些“高贵”的符号都将在之后历史中由小众走向普及。祭祀起初是一种至高的权力,故他也必然是小众的。

从鬼神之品目来看,在人间之外,商人的脑子里还存有一“灵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玄鸟)与祖先神崇拜于此交汇。而几百年间,商人思想领域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信仰体系的盛极而衰,即从原始的巫教走向了至上神宗教,然后进入动荡期。

商人相信世间万物都处在“上帝”或“天帝”的掌控中,日月升降、四季变换、风雨雷电、吉凶祥灾等一切现象都是“帝”的旨意。全知全能、无所不包的“帝”干预人事是自然而然的,这是“天意”的雏形。但人事是不能改变帝意的,只能“格于上帝”,交通鬼神。商人一般先找来一些乌龟的腹甲、背甲或牛的肩胛骨,在其上“钻凿”出小坑。然后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裂痕就叫作“兆”。再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最后把占卜的时间、人员、内容、结果等刻在甲骨上,作为王室档案而保存。

商人预设上帝为他们的难题准备了答案,龟甲兽骨只是个显示屏,从中窥见“神谕”。所谓“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决策就在于“是与不是”,“行与不行”。这和掷硬币决策一样,于是上帝等于概率,或形同幌子。有学者言商人几乎每事必卜,例如卜田、卜征、卜年、卜禾、卜雨等等,其实不然。商人在农业方面把握不足,而战事变数太大,这都需借助占卜。“未卜先知”才叫神奇。今人只得卜辞,而事也只有值得一卜才能留下文字记录,未卜之事今人不可得知,却不能臆断没有,这是学者囿于所见。当然,占卜之于商人确实至关重要,然而他们又会不断发觉,决疑反而会疑上加疑,久而久之,他们总结为——龟甲藏起来就不灵,蓍草用久了就不神。他们习惯扔掉那些用过的蓍草龟甲。《商书·盘庚下》曰:“非敢违卜,用宏兹贲。”此意为,不是我盘庚斗胆违背卜兆,而是迁殷有更为宏大的发展前景。诸位看官自然没有资格嘲笑殷人对世界的解构,因为他们的智识基础远不如今人,不可同日而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