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旗之悬(2)

头颅中国 作者:黄摩崖


最后,武王发起第一轮正式分封。周人煞费苦心地找来一批封建对象,他们被视为传说中的上古先圣王的后代,诸如神农氏、黄帝、尧、舜、禹,此举表达了对古代著名部落领袖们的尊敬。这其实是在名分上派发战利品,此如同与天下人言:“因我们都是圣贤后代、英雄子孙,如此才走到一起共襄盛举。”以古老的部族神话作为殖民的文化工具,压服土著,好一个聚合天下、宣示正统的手段!武王紧接着面向功臣谋士开展第二轮分封。周人后来又进行了数轮分封,逐渐形成了国野制度。

凭借初步封建,武王基本完成了利益分配,稳定了局势。但“天命靡常”的忧患意识在武王身上仍然强烈。武王召见各区长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眺昔日的商都,他思接千载,那乱世纷争、部族兴替都历历在目。武王清楚地意识到此时还“未定天保”、“天下未集”。周革殷命本是以弱胜强,竟又如此顺利。武王于是感到,商王失去政权是因为天不保佑缺德的君王,用祭品去侍奉天,而天未必就会享用。苍天有眼,俯瞰着人间,周人今日的基业也要靠自己去捍卫。

武王对社稷的忧虑,真超过了后世绝大多数的君主,若用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武王最终决定马放南山,“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周王朝的大时代正式开启了。

在周制中,天子、诸侯即位必于正月举行大典,并改元,周室更于年末给诸侯颁明年历书。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是一种“谨始”文化,故《春秋》记史,即便无事,也要从正月写起。家乃安身立命、传承价值之所,而“王家”更有重责,故从王后有孕开始,便利用礼乐对母体施加影响,更将“胎教”经验总结保存,这仍是“谨始”之计。

“无养乳虎,将伤天下,故曰素成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新书·胎教》)据《青史子》一书记载,王后养胎时,掌管诗、乐的太师,掌管膳食的太宰,负责占卜的太卜均待命于“萎室”(待产宫室);进入妊娠之关键时段,则严格控制王后的口耳所入,以求合于礼义,亦即以正视听,如“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新书·胎教》)。

相比殷人的卜问婴孩健康的做法,周王室的胎教文化已显出几分高明,其把握住了音律之和谐与饮食之搭配对胎儿发育的作用。这从侧面反映出周人提高婴儿存活率的进展,只有避免了“胎死腹中”或“夭折”,才能为“父子相继”取代“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转变确立基本条件。当然,此处有一大前提,就是周天子不能像楚考烈王那样生不出孩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