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人爱吃老母鸡,自古依然。即使是今天,合肥无论城里乡下,来客人还是一定要上老母鸡汤,这显示着一种传统,也表达了一种尊贵。据说,李鸿章赴京上任后,每天都要喝点老母鸡汤,补一补家乡味道,久而久之,慢慢也成了一种习惯,他曾经深有体味地写道:五十以后必须药饵培补,乃可耐劳……若论食补,肥西老母鸡汤则为冬令最佳滋补品也!
说来,在吃食上李鸿章的经验和他在政坛上的智慧,其实是同气连枝的。很多人说李鸿章只改器物不改制度,这其实很有失公允,他不是不改,而是要像炖鸡汤一样文火慢攻,鸡汤虽然好喝,但却要假以好鸡、好水、好佐料和好火候,中国的政治要改好,也须如此。
李鸿章虽然是个洋务老手,口口声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他对西方那一套制度也是心仪的。他曾亲率随员先后访问德、荷、法、比、英、美、加诸国,由衷赞叹说:“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回国后他赶上戊戌变法,还慨然以“维新之同志”自许。康梁失败流亡海外,慈禧一再下令捕杀其余党,而李鸿章却说:“我决不做刀斧手。”
在那个人人自危,避之唯恐不及的年月,李鸿章甚至还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物,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当面质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你作何解释?”李鸿章回答道:“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良久。
而相比之下,同为洋务大佬的张之洞,虽然主张新学,却始终与康梁保持距离。
所以康有为和李鸿章实在没有可比性,康梁变法也丝毫不比洋务更高明,而李鸿章之所以不从制度入手变法,肯定有其明哲保身的考量,但更多恐怕还是出于可行性,如果没有甲午之战,按照洋务运动的路子一直走下去,我想他下一步,肯定是要改制度的。
中国人爱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李鸿章的肚子里,不但有他造的轮船,也有他独创的杂烩。作为一个独立潮头、窥破天机的人,他容得下顽固派,容得下清流党,也容得下维新派,容得下先来后到,容得下先器物后制度,容得下世道人心和岁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鸿章想用他的白蚁式改良法,将一个古老的帝国一点点蛀破,最后蜕变为一个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