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捧热血——康有为的投机
中国人向来有合称的雅好,譬如竹林七贤,譬如唐宋八大家,再譬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每一种称号既是当时风范的标志,也是后世的一种精神寄托,传之愈久,而闻之愈香。
康有为在吊怀“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时,也有“岂知痛嵇生,凄绝山阳笛”之句。但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丰碑,徒然英雄化,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到底是白流了。
中国历史上不乏变法者,但是少有这样的变法者,也更少有这样的流血者。
今天,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声名经由历史的发酵和岁月的酝酿,已经如雷贯耳,但是作为戊戌变法的中坚主力,康有为、梁启超这对师徒却恐怕是历史上最脆弱的变法者,在政治上历练不够,手腕和智慧更近于无,空有一腔热血,结果只能是一刀见血,人头落地。
这鲜血,几乎是笃定的,只是夫子举人们不曾想到,也不愿想到,或者是即使想到了,也一样愿意提着脑袋去干,因为革命者有时候是被伟大绑架的,为了成仁不惜杀身。
然而,这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意义的一场变法,说它最具标志意义,是因为它前脚接连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点点滴滴,后脚又开启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影绰绰,正值此千古变局之中。如果戊戌变法的操盘手足够厉害,也许中国早就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快马又扬鞭。
遗恨的是,这样一场决胜千古的大变法,冥冥中却选择了一对不能胜任之人!
更可恨的是,康有为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手腕和经验不足也就罢了,事实上其罪还在别处,他巧作媚妇,当年他可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甚至密谋兵变围了颐和园杀慈禧——这已不是变法,而是政变夺权。其祸心和机心在当时就骗了皇上和不少党羽,在后世更骗了历史和我们,所以戊戌流亡后,他仍能戴着一顶保皇变法的大帽子行走江湖,直到潦倒谢幕。
回首看,维新的中国应是这样的画面:一个小人领着一群君子在跑,君子出力而小人暗笑。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狄德罗这句名言,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