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英雄超越的不只是政党,还有组织政治本身。他们获取权力和影响力并不是为了谋求或担任政治职务,而是为了推进并让人们关注他们的事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俄罗斯律师和博主阿列克谢·纳瓦尔尼,他是反普京阵营中的焦点人物之一;三个孩子的母亲塔瓦库勒·卡曼,她因为推动也门的自由和民主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谷歌埃及中层管理人员瓦伊尔·高尼姆,他成为埃及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因此而和卡曼一样,成为“阿拉伯之春”中的偶像人物)。
当然,虽然这些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终究只是故事。要真正描绘政治权力的兴衰图景,特别是它的衰退,我们需要数据和确凿的证据。本章旨在证明,曾经明确划定的权力中心在许多(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不复存在。“一大群”权力行为体已经取代了权力中心,每一个行为体都有一定的权力影响政治或政府,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权力单方面决定结果。听起来这似乎是健康的民主政治和可取的权力制衡,在一定程度上也的确如此,但是在许多国家,政治体系的分裂制造着僵局,越来越多的决策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做出的最简决策,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政府满足选民期望、解决紧迫问题的能力大幅下降。
从帝国到国家:数量革命和国家的激增
某一天、某个时刻可以改变历史吗?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曾说这是“和命运的约会”。的确,1947年8月15日,午夜钟声的敲响不仅迎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也迎来了殖民地独立的浪潮。世界秩序不再由帝国主宰,全球现在已经有近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政治权力的运转自此有了新背景,一个自中世纪的君主国和城邦时代起还未曾出现的新背景,当然也从未被世界所知晓。如果说今天世界政治面临分裂,首要原因就是世界上的国家太多了,每个国家都有一点点权力。帝国的解体造就了我们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众多独立国家,这些独立国家的出现反映了政治雪崩效应的开始。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之前,世界上有67个主权国家。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共有51个会员国(见图5–1)。印度独立后,殖民地独立浪潮席卷亚洲,缅甸、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先后独立。随后,这股浪潮又蔓延至非洲。1957年,加纳独立。5年之后,伴随着英、法殖民帝国的解体,又有24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非洲、加勒比海或太平洋地区,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个新国家诞生。
殖民帝国消失了,但苏维埃帝国依然存在,它不仅包括苏联,还包括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多亏了又一次“和命运的约会”,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开始解体。1990~1994年,在短短4年间,联合国增加了25个会员国。此后,国家独立的浪潮虽然减弱,却从未完全停止。2002年和2006年,东帝汶和黑山共和国先后加入联合国。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主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