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康熙的“诱敌”之局(2)

历史的局:设计出来的霸业 作者:高国杨


不幸的是,这封辞呈没有逃过鳌拜魔爪。他读过奏折之后,立刻斥问苏克萨哈有何郁结之处。并借康熙的权威,召集大臣对苏克萨哈的奏折借题发挥、进行批判。很快,鳌拜与同党班布尔善等在遏必隆家密谋,罗织了怀抱奸诈、存蓄异心、藐视主上、不愿归政等二十四条罪状,将苏克萨哈全家处死并没收家产。苏克萨哈家族中还有三十七人受到牵连,均被革职。但鳌拜还不满足,坚持要将苏克萨哈凌迟处死。康熙认为苏克萨哈无罪,据理力争,却没想到鳌拜竟捋起衣袖,上前作势要打康熙,又惊又怕的康熙不得不违心在处决苏克萨哈的圣旨上盖印。

鳌拜如此作威作福,已经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但是当时的鳌拜牢牢掌握着军权,如果直接下令捉拿,势必引起叛乱。为此朝中的大臣和太后都一筹莫展。而康熙对此仍然保持了惊人的沉稳气度和欲擒故纵的智慧。

有一次,鳌拜称病没有上朝,康熙便亲自看望他。当时的鳌拜躺在床上,神色可疑。卫士唯恐出现险情,匆忙上前揭开被子,鳌拜的身下当即显露出一把极其锋利的匕首。一时间,鳌拜紧张不安,卫士也不知所措,只有康熙不慌不忙地说:“随身带刀是满人的风俗,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就这样,他于不动神色之中稳住了鳌拜躁动不安的忤逆之心。

另一方面,康熙也暗中加劲,逐步织起了诱捕鳌拜的天罗地网。满族人喜欢摔跤,康熙便挑选了一些身强体壮的贵族少年子弟到宫中与自己摔跤嬉戏,这看似玩物丧志的举动不但没有引起鳌拜的怀疑,反而还让他以为是康熙的少年心性在作祟,于是在朝中的一举一动愈加放肆。鳌拜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之后,这班人马的摔跤技艺便大有长进,一支毫不起眼、完全没有动机可言的“娃娃兵”就练好了。

正所谓将欲夺之,必先予之。康熙一边织网,一边又给予鳌拜意想不到的甜头。鳌拜父子先后被升为“一等公”和“二等公”,又加上了“太师”和“少师”的荣耀封号。此举成功使鳌拜进一步放松了警惕。

就这样,铲除鳌拜的大计终于迎来了时机成熟的一天。这天鳌拜要单独进谏奏请相关事宜,康熙事先把摔跤的少年布置在两人见面的书房之内。

一开始,气氛如常,然而康熙突然缓缓击掌,“娃娃兵”一拥而上,将毫无戒备的鳌拜掀翻在地,紧紧按住。直到这个时候,鳌拜都还以为是生性顽劣的康熙在跟自己开玩笑呢。没想到康熙严肃地吩咐“娃娃兵”将鳌拜捆了个结结实实,并将他打入了大牢。

实际上,这些娃娃兵对整件事情也毫不知情,只听说皇帝想要做个游戏,考验一下他们的摔跤技艺。正是这样,这个绝世计谋才得以保守秘密,避开了鳌拜的耳目,最终以雷霆万钧之势制服措手不及的鳌拜,取得了大快人心的成功。

康熙韬光养晦,一日功成,与史上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奇事遥相呼应,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鳌拜入狱之后,康熙宣布了他的十三大罪状,并组织专人进行审判。康熙不仅为受鳌拜迫害打击的官员一一平反昭雪,还归还了被鳌拜占用的民田。

不久,鳌拜死于狱中,而鳌拜集团的首恶分子也被一网打尽。而那些同鳌拜一案有所牵连但情节轻微的人,一律被从轻处罚,康熙的宽仁可见一斑。此后, 康熙又以雷厉风行之姿改革政府机构、改良奴仆制度,让朝中众臣目瞪口呆,从此建立起了极高的威信。

通过智擒鳌拜,十六岁的康熙开始展露出自己机智沉稳、勇敢正直的本色,迈出了缔造未来伟业的第一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