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孙中山革命救国道路的开辟(3)

反复:再造共和的艰辛 作者:张华腾


虽然檀香山兴中会带有狭隘的地域性,缺乏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他不仅是孙中山思想开始转变的一个重要关节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朝着革命救国的方向前进,意义非常重大。

甲午战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一次暴露无遗,这进一步促使孙中山朝着革命的方向迈进。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决定与该地的另一个进步团体辅仁文社合作,成立香港兴中会,并增订章程。辅仁文社的首领杨衢云与多数成员思想远比檀香山的华侨资产阶级激进,他们在孙中山到来之前已在酝酿秘密武装反清之举。孙中山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他的反清革命思想得以迅速发展。3月16日,兴中会的重要干部孙中山、陆皓东、杨衢云、郑士良等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夺取广州,将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并通过了陆皓东所提议的青天白日旗作为革命军旗的提案。他们准备挑选会党3000人,由香港乘船至广州担负起义的主力,定于10月26日起义。可是起义前夕,由于内部计划不周,事机泄露,70多人被捕,陆皓东牺牲,孙中山被迫逃往国外,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在敌人的刑庭上表现极为英勇,他痛斥清朝腐败,并对从事革命排满,直认不讳。高呼:“要知今日非废灭清朝,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杀汉奸,又不足以废灭清朝。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革命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的第一次尝试,也是革命党人后来一系列武装起义的起点。因此,清廷急忙悬赏查拿孙中山等人,并发布告:“现有党匪,名曰孙文,结有匪党,曰杨衢云,起义谋报,扰乱省城……严拿重办,决不从轻。”尽管孙中山自此成为朝廷通缉命犯,但其革命名声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第一人。

孙中山创建兴中会,谋划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派不断地探索救国真理,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清武装斗争,揭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的一页,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3. 游离于革命与改良之间

由于广州起义的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其革命事业。通过进一步宣传革命思想,通过与其他革命志士合作共同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走向,使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日渐成熟。

孙中山逃亡海外,先是逃到香港,之后和郑士良、陈少白几个人到日本。然后又转经檀香山、美国,最后到达伦敦。清廷由于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对其恨之入骨,于是派人一路监视他的行踪。后来,就发生了孙中山在伦敦被捕入狱的事件,俗称“伦敦蒙难记”,孙中山虽然受苦,但却进一步扩大了他是革命者的国际影响。最后经过其老师康德黎的帮助,他才得以被释放出来。在继续居留英国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依然到处进行组织和宣传,虽然收获并不大,但是他却接触到了欧洲的社会运动,这对于他的改良主义思想的转变,发生很大的影响。民主的概念在他的心里逐渐形成。在这期间,他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与危机,他立志要建立一个比西方更优越的民主共和国。随着不断地观察、思考与斗争实践,这个共和国的轮廓就越来越清晰了。后来孙中山又由英国到达日本,结识了日本朝野人士宫崎寅藏、平山周、犬养毅等,他们亦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