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孙中山革命救国道路的开辟(4)

反复:再造共和的艰辛 作者:张华腾


尽管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发动过几次武装起义,但其思想上仍然没有与改良主义决裂。这表现在:1900年惠州起义之前,孙中山曾几次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合作。关于此事冯自由曾经记述道:“时梁及同门梁子刚、韩文举、欧渠甲、罗伯雅、张智若等与总理往还日密,每星期必有二三日相约聚谈,或主张革命排满论调,非常激烈,因有孙、康两派合并组党之计划,拟推总理为会长,梁副之。”但不久因梁启超奉康有为之命赴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务,一切计划尽成泡影。但在临行前,梁启超仍“约总理共商国是,矢言合作到底,至死不渝。以檀岛为兴中会发源地,力托总理为介绍同志,总理坦然不疑,乃作书为介绍于其兄德彰及诸友”。梁启超抵檀香山十日后,还写信对孙中山表示:“弟此来不无从权办理之事,但兄须谅弟所处之境遇,望勿怪之。要之,我辈既已订交,他日共天下事必无分歧之理,弟日夜无时不焦念此事,兄但假以时日,弟必有调停之善法也。”(冯自由:《革命逸史》第六集,第13页。)1897年他介绍维新派的徐勤做日本横滨的华侨学校校长。1899年,他又介绍梁启超到檀香山去,鼓吹改良主义思想。1900年维新派组织发动自立军起事,孙中山给予支持和配合,当唐才常等十余人拟回国发动起义、离开日本时,孙中山出席了梁启超等人举行的送别会,大家各举杯庆祝前途胜利,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慨。孙中山还为林圭介绍汉口某俄国商行买办、兴中会会员容星桥,后来林圭抵汉后亦大得容助。再就是继续幻想与李鸿章的合作,当时英国想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怂恿孙中山与李鸿章接洽,设法使两广独立。

孙中山的良好愿望为实际所打破。维新派的徐勤当了校长以后,把所有赞成革命的同志,全部排挤出去;梁启超到了檀香山,把兴中会会员拉进了保皇党,甚至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也被拉了进去,兴中会的策源地,居然成了保皇派的活动中心,可谓鸠占鹊巢。孙中山费劲心力所经营的根据地,完全被保皇派所抢占。这一系列事件使孙中山认识到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而再次争取与李鸿章合作的失败,使孙中山不得不打破依靠统治者的幻想,加上八国联军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机,以及惠州起义的惨败,终促使孙中山与改良主义分道扬镳。

4. 惠州起义

1900年7月中旬,孙中山决定利用义和团起义的有利时机,在惠州再次组织武装起义。计划由郑士良等赴惠州组织起义,邓荫南、史坚如等赴广州准备组织策应,起义后逐渐向福建推进,孙中山则在台湾携带枪械弹药,在福建与起义军会师。起义计划可谓周密,可惜的是缺少武器弹药,起义发展至二万多人,坚持数月之久,最终失败,史坚如牺牲。惠州起义是孙中山在兴中会时期所策划的一次重要的武装起义,也是他发动的历次起义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对民主革命的宣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中山后来回忆此事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惠州起义失败后,却“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由此可见,其民主革命事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且越来越多的爱国知识分子日益倾向革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