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袁世凯再起与谋划
袁世凯(1858-1916),河南项城人,曾任清政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练兵大臣、兵部侍郎、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等职,晚清最有实力的汉族大臣、强有力的政治人物。其势力最盛时期,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本职外,还身兼清政府练兵大臣、督办铁路大臣等八项兼差,控制北洋新军六镇等。在新政中袁世凯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北洋新政被视为全国的样板。1908年11月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去世后,他与载沣为首的满洲少壮派贵胄的矛盾激化,被清廷罢免,不得不回河南乡居。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缺乏一个像袁世凯那样的强有力人物以镇压革命。袁世凯是否复出是当时一个深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看不清形势发展的趋向时,社会心态极其复杂,因而社会上一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认为袁氏出山者有之,认为其不会出山的亦有之。有人把袁当做曹操、王莽,有人把袁氏看成曾国藩,有人把袁氏视作拿破仑,有人把袁氏与华盛顿相提并论,也有人把他视为不足挂齿的“汉奸”,不一而足。袁氏心态也同样复杂。但面对清廷的苦心相劝,袁世凯没有太多的犹豫,而是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尽管如此,袁氏心里十分清楚,这次出山凶多吉少。
袁世凯的复出,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武昌革命兴,起用袁世凯之上谕既下,天下人心无不注意其去就。”(佚名:《袁世凯全传》,《袁世凯史料汇刊续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72页。)当然,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对袁的再起,抱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认识和期待。
清朝朝野上下则希望袁世凯成为第二个曾国藩,带领北洋军,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那样,一举消灭南方革命党人,挽救即将覆亡的清朝,重振朝纲,继续统治;满洲贵族大多认为“袁世凯在训练新军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他看来是制止革命浪潮、争回不忠诚的军队,以及同起义首领中的某些人达成协议的唯一人物”。盛宣怀也说:“袁世凯公忠素著,韬略久娴,北军第二、第四镇皆其手中督练,不特威声足以慑匪胆,抑且恩谊足以结兵心。”也有料到袁世凯不会服服帖帖地听话,而可能成为操、莽的,如善耆、溥伟等。满族学生在致政府电中也提到:“袁世凯有大野心,付以大兵权,甚为可怪,宜急急派人侦探,且只可与之名义,不可授以实权。”
革命党人则希望袁世凯投入自己的怀抱,合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五族共和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为达此目的,先是在革命派机关报《民立报》(1911年10月29日)上登载《鄂人致袁书》:“慰庭宫保大人阁下,盖闻语曰: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又曰:识时务者为俊杰,从来伟大人物成不世之勋,未能殊乎此者。……阁下纵不为一身计,得不为子孙计乎,即不为子孙计,独不为千载以后史家之唾骂乎……阁下纵一身甘为满奴,阁下之所部皆汉人,能保其甘为满奴乎……何不以迅雷之势建不世之业,汉族之华盛顿,为阁下是望。”再是革命元勋黎元洪、黄兴确认,又主动修书袁世凯:“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此意最后竟然得到各省联合会议议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