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族贵族的印象里,袁一直反对实行共和,坚决主张君主立宪,他曾致梁鼎芬的一封信中,表示了自己对清王室的耿耿忠心说:绝不辜负孤儿寡妇,一些对袁世凯表示不信任的人很为高兴说:袁宫保绝不会当曹操。让清帝退位,就连袁世凯自己也感到困难,他原先坚持国体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之说,并且假补充军费的名义,榨取清室内帑币,要与民军决战;现在忽然要清帝退位,实难出口。于是袁世凯便想办法运用奕劻做傀儡,密以退位优待条件于奕劻,说这是替清室和满人谋安全的最上办法,革命党既不肯让步,用兵实在危险。还利用隆裕太后身边的平日宠信太监张兰德,由于隆裕对他言听计从。张居然以李莲英自居,器小易盈,唯知聚敛钱财。袁世凯摸清这条路线,专派人密向张联络,许以巨额金钱,叫他向隆裕施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说袁世凯如何忠心,但各省纷纷独立,前敌军队撤不下来,外债无望,饷项难筹,若不答应民党的要求,则革命军队杀到北京,您的生命难保;倘若依从让位,则优待条件如何如何,仍可安居宫闱,长享尊荣富贵,袁世凯一切可以担保。“奕劻、那桐本来只认得钱,至于清廷封建统治的垮台,并不在他们心上。他们二人与张兰德里应外合,不由得隆裕不入他们的圈套。后来他三人皆如愿以偿,各自在家纳福去了。奕劻在天津所买大楼房,即是张兰德的产业。王闿运所著《祺祥纪事》末段说:‘乃至德宗末年,天下唯论财货,禅让亦以贿成,举古今不闻之说,公言之而无怍。’这种‘禅让’之局得以成功,可说是全由奕、那、张三人之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看来,袁世凯为了让清帝退位还是花了不少心思。但是并非所有的清王室成员都买袁世凯的账,别的不谈,看看清退位前的三次御前会议,便可得出袁世凯的处境不是顺水又顺风,而是荆棘丛生。
早在御前会议召开以前,清王室的气氛就不是很好。王公亲贵经常召开秘密会议,商议对策。没有对袁世凯言听计从,倒是反对、反抗声音愈来愈强,愈来愈烈。李剑农记述了这一段内幕:“1月12日,清室的王公亲贵,因议和形势不佳,开秘密会议,奕劻果将退位的话提出,除了几个少年亲贵表示反对外,大都意气消沉,议无结果,13日载沣访袁,叩以对于退位的意见,袁以不得要领的话敷衍他了事。但自退位的消息传出后,亲贵中如载涛、毓朗、良弼、铁良等,渐行愤激,对于袁极端不满,所谓‘宗社党’将要出现了。16日袁世凯入朝谒见清太后,请示最后的圣断,清太后以明日召集亲贵王公等开御前会议答之。袁出朝时,遇炸。”这样的现实对袁世凯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而这样的局面才刚刚开始。第一次御前会议,奕劻首先发言,说除了在优待条件之下自行退位,别无安全办法。清太后伏案啜泣,满座无声,忽一个列席的蒙古王公,慨然起而反对,和奕劻争论,载沣等多不发言,颇有倾向奕劻说的态度,无结果而散。第二次御前会议,“奕劻仍执前议,并将密定的优待条件案提出,蒙古王公反对更烈,亲贵中或意气沮丧,或稍活动仍无结果而散”。宗社党的人士,看见形势日迫,便于是日慨然奋起,结合同志三十余人,齐赴庆王府,包围奕劻,表示激烈,并诘问载涛兄弟,说他们以前主张很强硬,为何两次御前会议,不发一言?而且还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很激烈的宣言。第三次御前会议,满族亲贵更是激动。满、蒙王公尽行列席,袁世凯提出一种解决时局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意思,是想将取消南京临时政府作陪衬,一方聊以慰藉清皇室,一方又可去除南方的障碍物。这是袁想把组织临时政府的大权,全行揽入自己手中的狡谋。结果满、蒙的王公亲贵,一致反对,就连“奕劻也变了腔调,说另设统一政府则可,废弃君位则不可”(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3页。)。可想而知,袁世凯总不会春风得意,风光满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