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旧历年刚过,奉天古城还是一派节日气氛。正月初三,张学良顶不住父亲的催促,起程到商埠小镇郑家屯去相亲了。张作霖在帅府里一言九鼎,对张学良姊弟十人恩威并施。儿女的婚事更是他一人说了算。依照东北农村的风俗习惯,张作霖已经和于家互换了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庚帖。张作霖在他临行前叮嘱:在向于家行聘前,张学良作为女婿,要亲自到岳父家去“拜岳丈”,村中一般称为“相门户”。
张学良来到这陌生的古镇后,住进了吴俊升的公馆。郑家屯这个地方和于凤至这个人,对他张学良来说,俨如一张白纸。张作霖在这一带剿匪时,他和母亲赵氏住在新民乡下杏核店。倒是后来常听父亲提到水旱码头郑家屯。至于于凤至,他毫无所知,亦毫无兴趣。他终日闷在吴俊升的公馆里,闭门谢客。更不肯到古镇西街于家去“相门户”。张学良在苦恼中熬过了五天。他深知张作霖家风甚严,吐口唾沫都是钉。张作霖常把儿女婚事当成政治筹码。他为了笼络达尔罕王和掠夺蒙古领土,不惜把二女怀英嫁给了达尔罕王一个半呆半痴的傻儿子为妻,断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四女怀卿经张作霖包办,与张勋之子张梦潮成婚,一生抑郁。
当时,吴俊升为讨好张作霖,极力从中游说张于两家,力主婚姻联成。他见张学良迟迟不肯到于文斗的“丰聚长”相亲,便使出看家本事,舞动三寸不烂之舌,夸起于凤至来:“嗯,她是样样能耐,你说哪一宗吧?炕上的剪子,地下的扫帚,做饭打食,炒菜上席,嗯嗯,她可是样样都行!”
吴俊升吹得越天花乱坠,张学良心中越是反感。如果不夸于凤至这些长处倒也罢了,经他一吹,张学良更感到这婚事不如意。他打老远来到郑家屯,难道就为找一个炕上地下样样都行的婆娘吗?张学良暗想:我既不图她钱财,也不图她容貌,我找的是志同道合的知音伴侣。张学良一气之下,少爷的倔强脾气发了,来到古镇的第六天,便带着随员在镇里闲逛,不在理睬于家。
此时,在郑家屯西街的大商号“丰聚长”里,因张学良迟迟不肯上门,急坏了张作霖的磕头弟兄于文斗和于凤至的母亲于八奶奶(于钱氏)。于凤至见张学良如此冷落于家,便几次提出毁婚。当初张作霖极力主婚时,于凤至就曾表示:“门不当户不对”,主张“不高攀权贵”。但经不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威力,于凤至只得从命。此次见张学良轻慢于家,于凤至再次提出悔婚。于文斗夫妇鉴于和张作霖有约在先,坚决不肯。
于凤至感到委屈是有道理的。于凤至不像张学良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普通农家女子,而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
于凤至自幼天资聪颖,温柔端丽。由于家教严明,从小养成善良仁慈的性格。随父母来到郑家屯后,于文斗便延请了一个叫董天恩的前清举人为家庭教师。董天恩到于家后,从《百家姓》入手,教于凤至习《孟子》。董天恩看到于凤至天资颇厚,才学过人,很快又为她开了《中庸》和《老子》。于凤至9岁,不但能读《论语》,而且还能捧读唐诗、宋词。她机敏聪慧,过目成诵。出众的才智,使她很快就成为古镇上男女同辈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