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法律与秩序的维护;
c) 光、电和燃料的供给和配给;
d) 邮政、电话和电报设施;
e) 陆地交通的自由活动;
f) 国家和他人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 信息来源:《国家和纳尔逊·曼德拉等人》,南非最高法院德兰士瓦省高院1963~1964年的起诉书。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跟他一起工作的人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是恐怖分子,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解放奋斗。
非国大被取缔后发生了内部斗争,激进分子们重新把自己定位成地下组织。曼德拉提出组建一个新的地下组织,就是后来的“民族之矛”。在一本1986年出版的图书《种族隔离的反叛者们》(Apartheid’s Rebels)中,曾经与美国国务院合作过的斯蒂芬·M.戴维斯解释说:“M计划的目的是要让非国大脱离政治组织容易受制于政府压力的特性。曼德拉希望在基层建立一个不显眼但是很稳固的基本活动网。”
非国大资深人士马克·马哈拉杰曾经是罗本岛的囚犯,后来成了政府部长和发言人,他回忆道:“那可一点都不容易,也并不总是那么顺利。我们都是非专业人员,我们像新生婴儿那样,去学习怎么做亡命者,所以也犯了很多错。我们太信任自己的同伴了。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就算你被抓捕,被严刑拷打,也都能挺过去。凯西(卡特拉达的昵称)可能也参与过共产党纪律的制订,共产党纪律规定,如果有同志被捕,且被施以酷刑,必须咬紧牙关,不能变节。在当代酷刑的折磨下,这种纪律很难长久执行下去。但这是个策略问题,我觉得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我从来没见过哪种斗争从一开始就有非常完善的策略,一直坚持(到底)的。策略总是需要不断改变……”
“我们不能因为遭到批评就对自己全盘否定,就好像你不能把宝宝跟洗澡水一起倒掉一样。所有的革命都有这个问题。当菲德尔·卡斯特罗被问道,如果让他重新再来一次,他是否还会对蒙卡达兵营发动袭击,他回答说:‘不会。’不过他接着说:‘可是在当时应当那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