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校和教师(1)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作者:李锐


二 湖南第一师范

“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学校和教师

1913年春季,正是20岁的毛泽东,考入了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他又是以第一名被录取的。校长看到他的作文卷后,深为叹服,说:“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第二年春季,第四师范合并于公立第一师范。四师春季始业和一师秋季始业的学生都编入一级,后来又分别编为六、七、八、九、十的五个班,毛泽东在第八班,全班共有同学30人。因此按学制,他在第一师范多读了半年书。毛泽东跟湖南第一师范有过为时7年的密切关系:自1913年春季至1918年夏季的5年半时间,在一师求学;自1920年秋季至1921年冬季,又一年半,在长沙进行广泛的革命活动时,他的社会职业是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主事,并兼过师范部的国文教员。

湖南的师范教育始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师范馆”于长沙的黄泥塅。不久改设三路师范:西路在常德,南路在衡阳,中路设立在长沙南门外书院坪的“城南书院”旧址。辛亥革命后,以路界名称不好,三路未毕业的学生并入优级师范;中、西、南三路师范改为第一、第二、第三师范。这是第一师范的由来。

城南书院是南宋张南轩(张栻(1133—1180),号南轩,南宋人。他与朱熹同抱“昌明孔孟儒学”的目的,从事于讲学授徒,著有《论语解》、《孟子说》等书,主张“知行互发”,尤重力行,并畅军务,以誓不言和、收复河山为己任。主讲岳麓书院时,培养大批爱国志士。其教身后不衰。宋亡时,诸生共守城,死者无数。)讲学的地方,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隔江相望。朱、张讲学最盛的时候,来听他们讲学的达几千人。他们都是南宋的理学家,两人往来密切,在湘江过渡的渡口,后来就称为“朱张渡”。

然而五四前夜与南宋时代究竟相隔七八百年了,这一段老故事,人们已经忘记了。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的5年半时间中,正是国内连年内战、湖南三次被北洋军阀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紧,以及国际上“协约”、“同盟”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大战的时期。就封建统治阶级的昏暴和遭致外族侵略的危机来说,北洋军阀与赵宋朝廷毫无二致。可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和湖南已经出现了新兴的产业工人阶级,书院坪第一师范的附近,就集中了当时长沙仅有的黑铅炼厂、电灯公司和造币厂等几个大工厂。1917年正式通车的粤汉路武(昌)长(沙)段的火车,日夜经过学校的后面。这时宋朝的理学已经不大为当代青年所关心了。新旧思潮的斗争在全国正日趋激烈,几千年来的孔门伦常圣道,在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所有求进步的中国人,都焦急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五四前夜,终于传来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